原标题:合肥·五年看点|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催开“群众笑容”

  调整优化社区网格5800多个,建立网格党支部3200多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万余名。19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7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全市每年投入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近2亿元。已建成区级党群服务中心3个、街道级51个、社区级379个、片区级379个。5年来,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物业问题超过5万个。

  五年来,合肥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城市建设发展、社会治理有关要求,以加快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不断创新发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有效发挥,城市基层治理持续提档升级,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强化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着力构建严密务实的工作体系。合肥市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1号课题”,大力实施“书记工程”,开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主持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深改委会议和党建领导小组会议等进行部署推动。立足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定位,对表中央、中组部部署要求,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等“1+8+6”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围绕健全推进机制,高规格成立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统筹32个部门工作资源,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调度、督促指导,在全市形成书记带头、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围绕做强街道、做优社区,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围绕进一步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轴心”功能,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突出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的主责主业,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堡垒作用。将街道原先多个内设机构整合为“一办五部两中心”,明确街道主要承担加强党的建设等7项职能,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任务及相应考核指标。大力推进街道党组织“赋权、减负、增配”,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权力下放给街道,实行“区属、街管、街用”。同时,从市本级压缩185个行政编制充实到城区街道,街道平均行政编制达18.8个,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力量有效增强。全面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社区常规性事务由156项减少到73项,精简率达53.2%,涉及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按“四级十二档”岗位等级全面兑现薪酬待遇,全市近9000名社区工作者人均年增收约9000元。

  坚持融合共享、互联互通,注重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强化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壁垒,拆除行业藩篱,实现同一区域不同领域党建互联互通。不断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按照常住居民300—500户或者1000人左右为单位,调整优化社区网格5800多个,建立网格党支部3200多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万余名。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深化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街道、社区共吸纳1021名兼职委员。围绕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深化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做实“非公工委+行业党委”模式,压实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责任,加强组织联结,促进条块融合。深化机关单位与城乡基层“四联四定”工作,19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7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2020年,全市10.9万余名党员值守疫情防控一线、投身防汛救灾战斗,构筑起应急处突的红色防线。

  注重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开创城市基层治理良好局面。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升治理效能。落实项目化经费保障,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标准,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以每个社区每年10万元为基数、每名党员增加200元的标准,落实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全市每年投入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近2亿元,均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区、街道、社区、片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提供错时服务、周末服务、预约服务,满足区域内各类组织、各类群体提供党务、政务、便民等“全方位”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区级党群服务中心3个、街道级51个、社区级379个、片区级379个。持续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成立市、区两级物业行业党委,大力推进物业企业和小区党组织覆盖,新成立或换届的业委会中党员成员比例均超过50%。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由党组织牵头搭建“周末议事厅”“板凳会议”等平台,引导小区居民、业委会成员、物业企业代表等开展协商,5年来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物业问题超过5万个。     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了,群众笑容自然成了城市最美的风景。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 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