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肥经开区:擘画“十四五”发展新蓝图

  为持续扩大开发区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展示合肥经开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美好画面和精彩故事,反映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4月9日,安徽省商务厅组织开展“媒体服务进园区”行动,走进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设有合肥经开综保区、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等重要平台,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核心区。近年来,相继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家电)”“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消费类电子产品)”“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众多国家级荣誉。在2020年国家级开发区考核评价中综合发展水平跃升至全国218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第11位。

  据悉,今年1-2月份,合肥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4.6%、技改投资增长118.3%,增速均位居合肥四大开发区第一,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85.3%,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1.6%,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呈现。

  “2021年,合肥经开区首先要聚焦‘创新’,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远望在合肥经开区2021年工作动员会上说,合肥经开区将优化创新机制,明确各类平台发展定位与产业方向,催化壮大项目。

  在产业创新上,合肥经开区将重点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加快产业链高端化,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合肥经开区将推进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启动电子化工材料集中区建设,同时打造信创产业园,建立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撬动千亿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将推进NV、江淮蔚来制造基地扩建、大众安徽三个整车项目开工,并规划建设大众、蔚来零部件产业园等。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经开区将加快大健康研究院落户,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将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科创促进中心,与相关企业共建数字化应用场景矩阵,数字赋能工业企业30家。

  2020年12月29日晚,随着载满3025台笔记本电脑的最后一辆物流车的顺利发货,联保科技成为合肥首个“千亿企业”。联宝科技的逆势飞扬,跻身“千亿企业”,与合肥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硬核帮扶举措密不可分。在去年疫情期间,为支持辖区企业发展,合肥经开区科学抗“疫”,筑牢群防群治、联防联控“铜墙铁壁”,新冠疫情阻击战实现零疑似、零确诊,并在全市率先实现100%复工复产。同时,合肥经开区成立专班,落实集成电路和智能终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和新材料、智能家电等6大重点产业链链长月调度机制,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集群。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的服务意识很强,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也‘很给力’,在我们企业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出面协调解决。”在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展厅内,该公司副总经理袁国强介绍说,有一年,晚上经常会有大卡车停放在他们公司附近的马路上,由于晚间光线不好,公司员工在下班回家路上发生了好几起碰撞到卡车受伤事件,他们将这件事反馈给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以后,管委会高度重视,由两位副主任带队跟周边交管部门去整顿解决这件事,像这种帮扶的事,经开区做了很多很多。据了解,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是母公司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跨省建立的先进封装测试基地,专业从事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集成电路115亿块及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晶圆凸块120万片的生产能力。

新桥科创示范区鸟瞰图新桥科创示范区鸟瞰图

  在新桥国际机场周边,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正“张开双翅”,开始奔向临空经济高速发展新阶段。

  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作为合肥市“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城市发展格局西部增长翼的重要支点,是合肥滨湖科学城国际合作组团、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承载区域,建设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主战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及航空关联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港产城融合。正在建设以长鑫存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蔚来汽车为核心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打造以新桥机场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航空枢纽和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截至2021年2月,示范区已落地招商引资项目28个,总投资约1735亿元。

  未来五年,合肥经开区将聚焦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先导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先行区、国际化都市圈新兴区”的“四区”定位,全面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新桥科创示范区,擘画“十四五”发展新蓝图。

  来源: 国际商报安徽

  (责任编辑:李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