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肥长丰(双凤)经开区:打造“4+1”发展生态 构建新发展格局

  百强长丰,魅力双凤!

  作为合肥向北辐射“经济长廊”的桥头堡,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于变局中谋新篇,加速优化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示范区,连续三年在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获省政府通报表彰。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这“4+1”的发展生态,让长丰(双凤)经开区成为合肥北城最具活力的工业经济高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长丰(双凤)经开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4+1”发展生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延链强链 做优平台

  推动产业能级再跃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历经20余年艰苦创业,长丰(双凤)经开区构筑起了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如今,舜禹水务、伊利集团、万和集团、荣事达集团、京东集团等一批卓越的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加快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安徽制造竞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需要。新的时代,长丰(双凤)经开区围绕合肥市打造“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产业布局,紧盯产业前沿,聚焦延链补链,着力引进和培育新型显示、动态储存、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0年11月,总投资100亿元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项目和总投资12亿元的3D曲面玻璃盖板、可穿戴设备先进材料盖板及车载玻璃面板项目在长丰(双凤)经开区同时开工。其中,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具备年产24万片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片和5万片外延片的生产能力,可应用到5G基站、新能源汽车和快充等重要领域。3D曲面玻璃盖板、可穿戴设备先进材料盖板及车载玻璃面板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4亿元,年亩均纳税额可达30万元。

  除了引进产业链前端经济项目,长丰(双凤)经开区还支持原有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人工智能等中、终端项目继续优化产能、扩大规模,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积极培育本土企业上市,提高资本市场参与度。2020年,京东安徽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苏宁云商安徽总部项目全面建成,强大的现代物流极大提升了企业生产响应市场的能力,也提高了企业产品流向消费终端的速度。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1%。

  优质的产业承载平台,为长丰(双凤)经开区产业能级跃升再添动力。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园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园区规划、公共服务、智慧管理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科学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全面加强对接合作,已成功引进合肥北城万洋众创城、苏宁云商合肥智慧电商产业园、中南高科合肥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型项目。

  此外,长丰(双凤)经开区还不断推动国际化合作,利用安徽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契机,与日本信浓株式会社、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合肥日商俱乐部等紧密对接,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2020年,长丰(双凤)经开区成功举办安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圆桌会,现场签约6个重点项目,会下签约14个项目,累计总投资108亿元。

  科技赋能 协同发力

  培育创新“最宝贵基因”

  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基因,也是长丰(双凤)经开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长丰(双凤)经开区着力汇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资金、人才协同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最宝贵基因”。

  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长丰(双凤)经开区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类制造企业、服务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构建“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工智能、品牌管理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服务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能耗分析技术等多种技术开发先进的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提供城市供水系统的科学规划、规范、建设、管理和调度的综合解决方案。

  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大、江苏大学、上海电科所等高等院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军用潜水电机、第一台潜水轴(混)流泵……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防治水技术装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安徽鸿路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高端智能车库存取技术”“装配式低层住宅集成技术”等三大技术体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称号,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安徽华信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全国唯一一个电动环卫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投入研发无人驾驶、无人扫地等功能,为绿色发展添砖加瓦……

  创新驱动,离不开资金和人才的支持。长丰(双凤)经开区实施“研发投入提升”计划,“百家高企、百亿企业、万家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从融资、财政等方面予以支持、奖励或补贴;对各类型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保持人才队伍数量稳定、质量提高,引进高级职称类专业技术人员5200余人;高起点建设政校企联盟,链接数十家本专科院校与园区近400家企业单位;设人才公寓(公租房),完善公交、商贸、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重点人才项目,2020年兑现奖励资金800余万元。

  做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在长丰(双凤)经开区的大力推动下,园区科技创新不断深化,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型企业不断成长。合肥旭阳铝颜料、安徽舜禹水务荣获2019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合肥恒大江海泵业、合肥华升泵阀获批新组建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园区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研发机构135个,各类示范企业56家,安徽省质量奖11个,智能工厂5家,数字化车间39个。

  亲商扶商 厚植沃土

  让营商环境成为强大生产力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倾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完善载体功能,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沃土。

  通过布局双凤智谷、中南高科、万洋众创城等一批知名平台型企业,长丰(双凤)经开区聚力打造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投资孵化、运营服务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其减负,帮助中小企业专注品质和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成功培育市级“专精特新”称号企业39家,省级“专精特新”称号企业32家,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

  2020年,长丰(双凤)经开区制定了2020-2021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启动“个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千名干部进万企”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实施老旧道路改造和新建道路完善“双提升”工程,累计投入50亿元,园区交通设施条件、整体环境水平得以极大提升;通过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支持,积极当好企业发展的“金牌店小二”。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长丰(双凤)经开区从贷款融资、上市培训、减租返税、用工保障等方面精细化帮扶,支持企业披荆斩棘,与企业共度时艰,创下了来之不易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越过急流险滩,百强长丰风华正茂,朝着“瞄准长三角、紧盯五十强,对接主城区、等高新一流”目标,争当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样板级”。长丰(双凤)经开区责无旁贷,努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伟业中,阔步前行!

  来源: 国际商报安徽

  (责任编辑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