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三五”我市金融交出亮眼答卷

  “十三五”以来,我市金融系统积极做好保融资、促发展、推上市、控风险等各项重点工作,金融业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金融体系日趋完善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市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8家,非银金融机构2家,证券期货分支机构35家,保险分支机构41家,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家,在营融资担保公司16家,在营小贷公司15家,在营典当行10家,融资租赁公司4家,商业保理公司1家,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导,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同步发展的格局。

  “十三五”期间,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连跨3000亿、4000亿两个台阶,截至2020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4102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1610亿元;实现直接融资近2300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200亿元,直接融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同时,金融资产规模大幅增加,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连跨3000亿、4000亿两个台阶,由2015年末的2549亿增加至4713亿元,年均增加433亿元,始终位于全省前列。

  五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芜湖板块加速壮大,我市新增5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3家企业港交所上市。截至目前,我市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过会待发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18家。全市先后有76家企业登陆“新三板”,684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0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200%,位列全省第1,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安徽省排名第1位、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7位,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发展势头强劲  优化服务倾心为民

  “十三五”期间,我市金融改革持续深入,率先在全省建立新三板定增跟投机制,目前已跟投15家企业共计19次跟投,累计跟投金额8265万元,募集资金3.49亿元。深入贯彻落实“税融通、政银担、续贷过桥”等各项金融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功能作用,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近五年来,累计发放政银担贷款232亿,发放税融通贷款107亿元,续贷过桥330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贷试点改革,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征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新模式,同时引导和推动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政府大数据,建立线上化操作的信用融资模式,2020 年各金融机构利用政府大数据和信用评级,累计为8083 户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68.6 亿元。实施“芜湖城市卡”工程,打造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及个人信用服务为一体的“一卡通”。构建金融案件诉调对接中心,成立金融法庭,促进我市金融业健康发展和金融消费市场规范运行。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畅通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为了不断优化金融环境,我市全面推进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密切关注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风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金融监管局表示将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组织实施“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持续加大上市挂牌政策扶持力度,力争2025年末沪深港上市公司达到40家。全力推进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和协调监管体制创新,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把我市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来源:芜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