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安工业“追”出一条逆袭之路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而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收官之年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六安工业在一次次考验中负重前行、砥砺奋进、孕育新机,顺利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回暖、率先回归常态”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020年,六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9%,高于全省1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此外,在衡量工业经济支撑性和发展质量的指标中,六安市工业用电量增速、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均居全省第1位……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回望,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老区人民的不抛弃、不放弃。五年来,六安市紧紧围绕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奋力直追,追出一条逆袭之路,为“十三五”圆满收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强化顶层设计 健全政策支撑

  工业兴则六安兴,工业强则六安强。六安市委、市政府连续14年以一号文件出台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意见,体现的就是老区人民不服输的韧劲,越是前路漫漫越要迎头赶上。

  “十三五”期间,六安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精准的政策引导体系。高规格召开制造强市大会、民营经济大会,深入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六安市实施方案》《六安市工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定向把舵,支持工业互联网、“专精特新”、5G、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机制砂石、钢铁等系列产业政策精准用力,降成本、清拖欠、困难企业救治、僵尸企业处置、“保主体、扶企业、增信心”等专项行动综合施效。累计争取制造强省等专项资金3.4亿元,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专项资金7亿元。在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评中上升5位进入全省前6。

  现如今,只要你的手机办理了5G套餐业务,即可在六安城区范围内体验到5G畅快淋漓的网速。2020年是5G元年,六安市敏锐察觉到此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及一揽子配套政策,5G基站建设、5G工业项目、5G+工业互联网示范整体走在全省前列;春兴5G科技园、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及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瀚海新材料5G数字工厂入选全省首批5G创新十大应用。在去年9月份的全省推进5G示范应用现场会上,六安市被选定为典型代表作经验交流。

  六安市在全省率先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出台第一个专项支持政策,发布氢能产业规划。2019年建成全省第一个燃料电池工厂、第一座加氢站、第一条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全国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万套级电堆生产线。2020年9月份,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六安市“闻风而动”,联合省内合肥等地市申报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全力优存量促转型,技改经验全省推广。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实施规模工业企业“老树育新干”工程。六安市围绕“六化”抓技改的经验做法多次被省级媒体刊载,一年内连续两次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升级传统产业 壮大新兴产业

  工业强市战略既是历届党委、政府压茬推进、接续不断的发展口号,更是590万老区人民的振兴之梦。“十三五”以来,汽车梦、钢城梦、航空梦、光显梦等一个个产业梦圆。

  “十三五”期间,六安工业经济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转型发展的步伐愈发铿锵。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采矿冶金(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培育了霍山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霍邱铁基材料、金寨先进光伏制造、舒城电子信息、叶集木材家居、六安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燃料电池、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分别获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基地、一工程、三专项”。2020年五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6%。

  作为六安的龙头企业,索伊电器带动了六安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六安唯一一家综合性白色家电制造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在国际市场索伊也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目前已出口至东南亚、欧洲、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外家电市场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优异的成绩并没有让索伊停下创新的脚步,现在企业正以智能化硬件、“物联网+新零售”为技术核心,以智能烹饪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饮料机、智能无人售卖机、智能微生物垃圾处理机等为主要产品,围绕“智慧餐厨工程”积极发展产业物联网,创新产品销售新平台,推动企业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产业的变革,实现企业向工业4.0版转型升级。

  2021年1月9日,冬日里的阳光格外明媚,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35亿“AMOLED柔性触控模组和5G智能终端”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在精卓光显一号园区隆重举行。该项目于2019年11月成功签约,一号园区于2020年7月开始陆续投产,2020年年底,不到半年的时间实现产值30亿元。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年产模组及其关键配套部件可达39800万片/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240亿元,创造年税收收入不低于5.6亿元,新增就业约2.3万人。精卓光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为六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开放融合平台 优化营商环境

  “十三五”期间,六安市开发园区优化整合和创新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6个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的“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源”的园区平台体系基本成型。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霍邱、霍山、叶集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霍山开发区获批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叶集开发区获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金寨、霍山获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列入全省首批18个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8个开发区在全市不到10%的国土面积上,贡献了全市67%的工业总产值、82%的工业税收,集聚了全市66%的规模工业企业、87%的高新技术企业。

  区域开放合作开启新篇章,长三角一体化、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等省级战略叠加,《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六安双创中心、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分别落户并挂牌,建成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6家,工业设计中心49家。成功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六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的工作要求,坚持对标苏浙沪,积极融入长三角,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进万企”“四送一服”专项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省营商环境评价、“四送一服”监测中六安市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新登记企业22564户,同比增长17.44%,居全省第4位,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培育“专精特新” 打造企业发展梯队

  从武安到六安,为建设制造业强省做贡献;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为老区群众扶贫立标杆,六安钢铁集团2020年产值突破100亿元,预计完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值近150亿元、利税超1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经济增长近500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约5000人,间接带动就业超15000人。六安钢铁集团将建成为一座绿色节能、智能网络化、花园式高端钢铁制造的现代化钢铁之城,对促进革命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支持作用。

  “十三五”期间,六安市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规模企业递次纳规”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313户,超10亿元企业18户,实现百亿企业零突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35户。六钢集团、迎驾集团、应流集团、长江精工、江淮电机、星瑞齿轮等支柱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精卓光显、胜利精密、中财管道、英力电子、嘉悦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企业快速崛起。大力实施工业项目“积树造林”工程,“项目为王”意识深入人心,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20年全市签约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65个,协议总投资1856亿元;落地建设项目380个,当年完成投资373亿元;投产项目231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户。各项数据均为“十三五”最好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550亿元,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20个,六钢集团、雅迪机车、精卓光显等企业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纳规,中财管道、东旭康图、精卓光显、胜利精密等投产达效后迅速成长为10亿级骨干企业,六钢集团投产当年产值破百亿。

  “十四五”乘势而上 奋力实现工业赶超

  初心致远,使命敦行。“十四五”是六安跨越发展的新起点,奋力实现工业赶超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锚定目标,实施“3210”产业引导计划。打造3个千亿产业、2个500亿产业,培育10个左右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500户,亿元企业500户、十亿元企业50户、百亿企业5户。

  明确思路,推进“510”产业发展工程。坚持制造为基、绿色为纲、企业为本、融合共进的原则,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质量建设“装备制造、铁基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健康、新型建材”五大主导产业新体系。坚持全面链接合肥,融入合肥产业链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关键配套产业。“十四五”末,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80%左右。统筹推进“补链强链、项目引领、主体培育、创新驱动、数字赋能、质量品牌、绿色制造、双招双引、服务提质、园区优化”十大工程,推动六安工业赶超式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征程开启。站在新起点上,六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坚定,在牛年凝聚起“九牛爬坡、个个使劲”的强大合力,将逆袭之路越走越宽,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皖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