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惠民深入推进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聚焦打造国家级优质旅游目的地和长三角文化旅游新热点城市目标,坚持高标准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惠民深入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23家,营业收入138.7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3.7%和110.6%。这是记者1月25日从芜湖市文旅局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满足新需求

  芜湖市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打造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和国家动漫基地。在全省率先成立芜湖传媒中心(集团),市、县(市)区应急广播建设全面实施。目前,全市共有影视制作机构37家(含市、县台),推出优秀作品250余部,江南梦工厂、松鼠娱乐等企业拍摄制作作品在国家和省级评选中获奖。全市数字出版业态相关企业263家,产值超百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61%和12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建成10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7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92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全部完成数字化建设。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发展群众文化辅导员2000多人,群众文艺团队500多个,民营院团96个。市文化馆“全家福照相馆”入选中宣部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市博物馆春雨志愿服务活动等4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春雨工程”项目,市博物馆等4个文化场馆获长三角“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市、县(市)区合力打造“菜单式”文化服务。全市95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666个图书阅读点遍布企业、社区、公园、车站、商场,组织大型主题文艺活动60余场。县(市)区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建成总分馆制,实行图书通借通还;建成农家书屋704个实现全覆盖,每年更新出版物55000余册;每年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10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9000余场。组织文化演出和图书进校园、进社区、进养老院、进扶贫村等累计超过600场,更多百姓在家门口感受文化熏陶。

  文艺作品创作更加繁荣。聚焦改革开放、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现实题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黄梅戏《团圆》作为全省唯一入选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剧本扶持工程项目,黄梅戏《江城飞絮》等9部戏入选省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小品《记忆小店》、相声《圆梦》获得省群星奖,8个文艺作品获得省社会科学奖,20个艺术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20年,聚焦抗击疫情积极创作各类文艺作品849个,制作公益广告156条,播出1843条次。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达到新水平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十三五”以来,建立文物保护“主体、直接、监督”三位一体的安全保护责任体系,连续多年文物安全零事故。

  一是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以来,争取各类政策支持资金7646万元,完成了繁昌窑、人字洞、天主堂等20余个文保单位保护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其中繁昌窑遗址保护大棚附属工程、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和防洪一期工程有序推进;人字洞遗址考古工作站及科研科普基地正式启用,是时隔20年后人字洞重大考古工作再次发掘。市博物馆入选全省10家“最美博物馆”,并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渡江第一船主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百项集中宣传推介展览名单。

  二是非遗传承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4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8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29名;每年平均举办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20余场,促进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南陵目连戏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创新举措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抢抓融合契机等方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

  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文化供给。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吸纳专业人士参与管理,创新了公共文化机构管理方式,使文化场馆、惠民活动更受群众欢迎;探索服务模式,镜湖区图书馆和鸠江区湾里街道综合文化站等13个文化馆站在全省率先引入社会力量运营,提升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实施校地合作,每年采购安徽师范大学高雅艺术惠民演出10场,普及高雅艺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每年采购民营院团“送戏进万村”演出1000余场,培育壮大民间文艺团体,充实优质文化产品供给队伍。

  开展线上服务,扩大品牌影响。2020年以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县(市)区文旅部门、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组织开展的文旅活动拓展了宣传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省文化云系统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讲座、展览、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扩大了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2020年全市“乡音·乡约”四季文旅活动、“文化惠民 月月有戏”“社区文艺展演”“新剧目展演”等20余场大型活动进行网络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达500多万,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文化产品。

  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融合,将文旅公共服务机构打造成芜湖文旅形象的展示地,增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的体验性和吸引力(清水街道综合文化站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单位)。组织文化品牌活动进景区,组织公共文化机构与乡村集聚区结对,打造以“乡音·乡约”为统揽的四季文旅活动矩阵,开办“乡村讲堂”,定期开展“菜单式”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

  来源:芜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 杨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