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碧水蓝天,舒城有一批义务护河员

  一面红旗,一副竹筏,一位古稀老人,一杆竹篙,青山绿水间,竹筏静静漂荡,老人撑着竹篙,喊着号子,仿佛是从画卷中走来。这位老人就是舒城县南港镇石头村的李其柱,这样清澈的河流美景也是在日复一日的打捞垃圾、帮助清理河道下渐渐形成的。坚持义务巡河,年打捞垃圾近万斤,李其柱用行动守护母亲河,也在南岗河上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

  石头村位于舒城县南岗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从村部转弯往后走,就能看到一座广场,背靠青山,一条河潺潺流水映入眼帘。见到李其柱老人时,他正准备上船清理垃圾,身穿绿色的老式军装,头戴雷锋帽,脚蹬一双高胶靴,身板硬朗得不像一位70岁的老人。

  李其柱的护河员经历要从2017年说起,当年南港镇石头村被列为全省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点。村里开始大刀阔斧的对环境进行改造建设,从村组道路到文化广场,从改造厕所到河沟清淤,从绿化亮化到屋前屋后整治,村里投入1000多万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由于石头村地势较低,一到下雨天,西衖街道河周边和上游山间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垃圾就顺流而下,这给当地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由于河道既长又宽,且常年水深保持在5米以上,所以河道的清理难度较大。

  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李其柱老人主动找到了村里,表明了他愿意义务清理河道的想法。石头村党支部委员胡本品告诉记者,当时考虑李其柱年纪较大,而且老伴身体不好,本来是拒绝了他,但是李其柱非常坚持地说:“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政府为我家办理了低保和残补,还帮助我申请了低改茶园项目以及金融小额贷款,现在我家脱贫了,理所应当回报社会。况且我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和老党员。”村里这才同意。

  说干就干,2018年5月,李其柱老人独自上山砍伐了几十根毛竹,接着又一根根地搬到家里,打磨、接绳、捆扎,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自制了2副各1000多斤重的竹筏,从此开始了义务巡河。

  因为河道比较长,中间有拦水坝,所以一个竹筏放上游,一个竹筏放下游。一般老人上午走下游,下午走上游,沿河划船两公里。一直到下午6点,李其柱老人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沿河两边,偶尔还会在湖面上唱着《浏阳河》助兴。由于水面都是生活垃圾居多,装了东西的塑料袋不会完全漂浮在河面上,而且站在湖边看不到,所以李其柱每次都必须把船撑到跟前,用手伸进水里才能捞起塑料袋。竹筏上放了两个大的垃圾网兜,有的体积大一些的垃圾竹筏放不下,李其柱老人便把垃圾运到河岸两旁的固定地点,由村里的专人进行运输处理。而遇到一些腐烂的杂草和动物尸体则用撩钩扒至岸边,有时还要挖坑掩埋。

  李其柱打捞的河段河面最宽距离约150米,覆盖3个村民组村民的灌溉、洗衣等用水。每当下雨,灌溉渠水流增大时,李其柱就坐不住了,他说这个时候水里垃圾最多,每次他都要等到清理完水面杂质,保证水质清洁后才肯回家。

  但是下雨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2018年9月的一天,李其柱老人刚清理完河面垃圾准备收工回家,忽然乌云滚滚,狂风暴雨接踵而来,风大得竹筏怎么划都划不回岸上,竹筏一直在河里打转。就这样,李其柱老人顶着狂风暴雨在河面上待了一个多小时,风雨小一些才拼力划回了岸边。他说:“河道干净了,这点事情不算什么……”

  村委会考虑到李其柱的家庭情况,多次提出给他提供补贴,但是每次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巡河、打捞垃圾对我来说是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走一走、劳动一下还能增强体质。”李其柱老人笑着说道。

  南岗镇副镇长祝玉刚说,这些年来,南岗在河流治理上采取减量、转型、监管、治理四步走方略,水环境治理的越来越好,在李其柱老人的影响下,也有更多的村民自发加入到护河员的行列中来,为母亲河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志愿服务精神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通讯员 袁慧 高磊 文/摄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