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麻醉恢复室里有一位年轻的“临时妈妈”

  麻醉恢复室不允许家属进入,刚从麻醉中苏醒的两岁患儿萧萧(化名)看不到父母,哇哇地哭了起来,年轻护士陈珊见状把萧萧抱了起来,耐心安抚,唱着儿歌哄萧萧开心,萧萧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开心地笑了。日前,在安医大二附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二病区的麻醉恢复室发生了温情的一幕。

  萧萧在做完精索囊肿手术后被送进了麻醉恢复室,由于家属不能进入麻醉恢复室,刚从麻醉中苏醒的萧萧看不到父母,哭了起来。麻醉护士陈珊熟练地抱起了萧萧,安抚他,唱歌给他听,渐渐地萧萧破涕为笑,紧紧搂住陈珊的脖子,不愿意松开,对这位“临时妈妈”显得无限依恋。

  “他抱我抱得可紧了,抱他的时候不觉得累,放下的时候两只胳膊又酸又麻。”陈珊说,在麻醉恢复室,她一直抱着萧萧足足有半个小时,直到萧萧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过麻醉医师全面评估后,她才把萧萧护送回病房。

  出生于1993年的陈珊,虽然年轻,但她坦言:“我很喜欢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见不到亲人,一定会感到害怕,我就很自然地想把他们抱起来安抚”。

  据介绍,陈珊工作的麻醉恢复室是麻醉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观察复苏的场所。手术麻醉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都会被送到这里,接受至少30分钟的密切监护和观察,直到各项监护指标正常后才可护送回病房。患者中有成人也有儿童,对于特别年幼的患儿,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需要麻醉护士的特别关心。

  “对于年幼的宝宝,无法用言语沟通,我们会通过观察四肢、面部、口唇的颜色,手术部位的情况,结合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监护指标来判断他的情况。”陈珊说,孩子哭闹表明意识已经清醒,医护人员的安抚能减轻孩子的恐惧,也能更好地判断孩子的状况,充当“临时妈妈”已经成为麻醉护士的工作日常。

  由于患者疾病病种、合并的基础疾病不同,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也不同,每个患者术后复苏经历的时长、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不排除会发生意外情况的风险。术前麻醉医师的全面评估、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复苏期的密切监护缺一不可。陈珊表示:“如果把做手术比作一次飞行,那么术前麻醉诱导和术后复苏就是飞机的起飞与降落,都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 刘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