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滁州:一个人,一辆车,一个村!

  一辆单车,一个手提包,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对管李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周万钧来说,就是他驻村生活的真实写照,骑上单车,拿着手提包,掏出纸、笔,走村串户、行田过梗,一走就是一天,从未停歇,他立志要为管李村这个贫困村“摘帽换新衣”。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只要村民见到周万钧,十有八九,他都骑着单车在村里“溜达”。碰见村民在家门口填平下水道,他便下来“搭把手”。“村里的活没有周书记不会干的,只要谁家有需要,他直接就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也因此,村民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自行车书记”。

  2017年5月,他刚到管李村时,管李村还有113户354人没有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0.01%。面对纷繁复杂的扶贫工作,周万钧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他摸清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把他的“单车”骑到了每户群众的家门口,也把关怀和温暖送到了管李村每位村民的心坎上。

  在管李村驻村帮扶,除了宣传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是周万钧扑倒身子忙得最多的事。谁家遇到困难了,都会找周万钧出谋划策。几年来,他成了连接管李村村民的“强力胶”。

  管李村在之前有很多荒地,周万钧见状后萌发出利用荒地发展农产品经济的想法。说干就干,在勘测了土质和水利条件,他让村集体把地从老百姓手中流转过来,栽了60多亩薄壳山核桃,又试着种了近10亩滁菊,今年又扩大了80多亩薄壳山核桃。为了获取当年收益,他安排村里在林地里套种花生、山芋、滁菊等作物,‘以短养长’,弥补核桃树近三五年没有收益的不足。就这样,老周带着大家把荒地变活了,让村民既有了固定的土地流转费收入,又有参加园区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村集体有收益后又用在老百姓身上。正应了那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片园子就是老周给管李村留下的”绿色银行”。

  三年多来,管李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71户95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27.2%,降为0;贫困人口家庭人均收入逐年递增,2020年度较2014年建档立卡时增长4倍多;几年来,管李村争取各级各类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除用以到户项目2000余万元外,共硬化村组、田间道路43.5公里,建设泵站串塘工程三处,整修塘坝、渠道、涵闸等66处,安装路灯300余盏,实现了组组通自来水、宽带和生产、生活用电,建成了美丽乡村中心村一处,成为省级森林村庄。

  在老周的心里,义务就是家务,村民就是自己的亲人,那自行车的铃铛每每响过乡间小路,仿佛就在诉说着周万钧扶贫路上的尽职坚守。

  来源:美好滁州

  (责任编辑:李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