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安徽以促就业确保稳定增收脱贫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务工就业成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防止返贫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2016年以来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岗拓岗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大力推广 “三业一岗” “四帮四促”就业扶贫等模式,建立每周监测分析和调度通报制度,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确保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今年1-11月份,全省贫困劳动力已返岗就业178.78万人,其中,省外务工就业75.47万人,省内县外务工21.16万人,县内务工82.15万人;实现增收约385亿元,就业贫困人口人均直接增收21535元,完成了“一个超过、两个不少于”的目标任务。

  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就业务工

  为精准掌握就业需求,我省组织村“两委”成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等,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底数、外出务工就业意愿、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需求。

  为增加就业,我省充分发挥“春风行动”“接您回家”“2+N”“空中招聘”等品牌作用,开展“就业脱贫服务月”等活动,组织开展跨省“点对点”输送2.1万人,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公益性岗位,稳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省扶贫办会同省人社厅、省林业局、省交通运输厅及时出台了《关于规范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因事设岗、一人一岗、岗实相符、人岗相适、权责明晰、动态调整、公开公示”的管理机制,规范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特别是认真落实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80%”等政策规定,大力开发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切实发挥扶贫公益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据统计,全省历年累计开发27.47万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已吸纳26.89万贫困人口务工就业。

  我省成立省市县三级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省际、市际间劳务协作对接,积极主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对接,发达地区也积极与我省联系对接,千方百计让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紧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开展技能脱贫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等具体举措,促进返岗再就业,确保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省已有2.9997万“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占返乡贫困劳动力总人数的95.32%。

  针对疫情灾情 加强就业帮扶

  针对疫情,省扶贫办会同省人社厅研究制定《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经营困难就业扶贫车间帮扶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特惠政策文件,狠抓政策落实,及时兑现各类补助,依规减免相关税费。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发放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一次性补助400多万元,发放小微企业和就业扶贫车间新增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一次性补贴1046万元。

  对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就业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等就业载体加强帮扶,落实“双向”奖补扶持和帮助招工、防控、销售、联系原料货源“一扶四帮”措施,帮助就业扶贫车间等就业载体渡过难关,确保订单不断、生产不断、岗位不断、贫困户就业不断,稳定发挥带贫减贫作用。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970家就业扶贫车间 ,吸纳就业3283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847人,带贫率36.08%;3405家扶贫龙头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口147392人,其中贫困人口39873人,带贫率27.05%。

  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监测分析和调度通报制度,动态掌握各地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底数实情和务工就业需求,按照“一户一案、一人一策”原则,因地制宜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今年以来,先后报送疫情灾情应对分析报告10期、印发疫情灾情应对通报10期、印发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专项通报7期、呈报疫情灾情应对专题报告5份,各地相互借鉴、比学赶超,有力提升了全省就业帮扶整体实效。(记者 张毅璞)

  (责任编辑:刘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