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辉煌“十三五”]安徽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省城镇化水平达55.81%,39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

  12月1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抢抓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历史机遇,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截至2019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55.81%,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241.5平方公里,较2015年末增加315.1平方公里,我省已进入城市为主导、城乡统筹发展新阶段。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贺懋燮介绍,我省聚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以及新市民等住房问题,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开工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住房135.58万套,开工总量位居全国第四,基本建成115.05万套,帮助39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全省累计建设公租房94.68万套,总量位居全国第四,实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十三五”期间,公租房实物配租90.59万套,发放租赁补贴21.14万户,111.73万户居民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预计到年底,累计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020个,惠及110万户小区居民。截至2019年底,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1.8平方米,较2015年末增加7.1平方米。

  “十三五”以来,我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品质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省设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41%、燃气普及率98.70%、供水普及率99.3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72%,分别比2015年末提高1.6个、1.15个、0.57个、0.45个、1.56个百分点;人均道路面积23.7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0平方米,分别较2015年末增长2.94平方米、1.43平方米,形成省域“万里绿道网”;

  全面建成市、县备用水源,完成长江、淮河、巢湖、新安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全省累计2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建成区231个黑臭水体年内将基本消除。

  农村人居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改造农村危房4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9万户。面对今年特大洪涝灾害,全力推进灾后倒塌房屋重建和损毁房屋修缮,累计鉴定62040户进水农房,经鉴定为危房的1.07万户的重建修缮工作已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确保了受灾群众入冬前全部入住安全居所。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建立“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基本完成288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

  (责任编辑:杨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