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葛景明:保家卫国我不怕牺牲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葛景明满头白发,不过依然精神矍铄,口齿清晰。回忆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他心潮澎湃。当年参战的情景,他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47年5月,16周岁的葛景明便从老家山东掖县(现为莱州市)参军入伍,在八路军第18集团军胶东西海军分区独立1团8连当战士,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当时在福建准备渡海作战的葛景明又随部队一路北上。“路上部队进行了补给,在一个小站下火车,一个班领取了一袋面,水壶灌满一壶油、挎包装满干菜。”葛景明老人介绍,之后就乘坐火车抵达辑安(现为集安市),然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葛景明一开始担任志愿军第27军特务团团部通信班长,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最终“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我们通信兵,是通过徒步走,来传递重要信息。”作为通信班长,葛景明老人介绍,有一次执行任务,给30多公里外的军部送战斗报告,要求第二天早上8点之前送到。由于只知道村名和方向,他就带着一名通信兵突破敌人炮火的封锁,连夜奔跑,拼命寻找,不会说朝鲜语,就用手比划,最终找到这个村子,但被告知军部已经走了两天了。他带着通信兵又沿着公路,挨个村打听寻找,最终又跑了10多公里,在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终于找到军部,把战斗报告送到,顺利完成任务。

  “同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虽然我们技术装备处于劣势,打得很艰苦,但我们志愿军敢拼敢打,不怕牺牲,最终打退了敌人。”葛景明老人说,在战场上条件恶劣,一是自然条件恶劣,气温零下三四十度,很多战士特别是负伤的战士被冻死,二是粮食紧张,吃不上饭,土豆煮熟后送到前线,冻得硬邦邦的,战士就用石头砸着吃,还有就是常年吃不上青菜。

  在一次部队转移过程中,饿晕了的葛景明与部队分散。“炒面吃光了,没有吃的,就吃草根,走了第三天就不行了,吃草根就吐,肚子疼的厉害。部队晚上行军都走了,我走不动了,后在公路旁边晕了过去。”葛景明老人表示,“最后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共产党员,不能当俘虏。”

  到了晚上露水一打,葛景明有点清醒后,就往北爬,爬了一夜,天明了,看到一个老百姓的破房子,有一小袋苞米,他就用石头砸碎,倒点水,喝半碗到一碗,过两三个小时再喝一碗,慢慢缓过来,爬了3天,肚子不疼了。到了第5天,准备找部队的葛景明看到有一支志愿军队伍从山沟里行军,一看就是特务团的,他激动万分。一个连长告诉葛景明,以为他被俘虏了,把他的名字报给了上级。重新回到部队后,葛景明被提拔担任团部通讯排副排长,三个月后,又被任命到警卫连担任排长,并授予三等功,此时他才20岁。1952年春,葛景明又被调到通讯排担任排长。虽然不是持枪直接作战的士兵,但葛景明和其他通讯员也曾经一起俘虏过几个“联合国兵”。

  1952年11月份下旬,在朝鲜战场整整两年的葛景明随部队从鸭绿江边上的辑安坐火车到上海。1976年,担任副团长的葛景明转业到淮南。(记者 张明星 王玲)

  来源:淮南日报

  (责任编辑 王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