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十载春华秋实,南山花已开——记国家级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二十年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知不觉,2020年的秋天已悄然而至。早晨的阳光在绿林树叶间跳跃穿梭,闪闪发着光。黄昏时候,秋叶簌簌落下,漫卷的层云铺卷着山峦,落叶触地的时候,云便化作树边雾,草上霜,最后落入高山大川。微风拂过钓鱼台路的每个角落,带起一阵纯净的草木清香,柔润之感扑面而来。

  在宁国市南山公园边的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似乎也在借着微凉的秋意,向世人诉说着这20年来的巨变和传奇。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0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为省级经开区,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播撒了两千余家企业,犹如珍珠般散发着点点光芒。其中更有中鼎、海螺、司尔特、亚新科、凤形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园区不断注入强劲动力。二十年来步履坚实,每个脚步都脚踏实地,不务虚名,经开区人用刻苦与踏实走出了一个既有特色而又务实创新的现代化国际园区。

  宁国经开区下设港口、南山、河沥、汪溪4个园区和1个中德智造小镇。如今,园区已有2352家企业,规上企业241家。在2019年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宁国经开区位列第80位、全省第5位;同年,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作为宁国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宁国经开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举高质量发展大旗,以二十载春秋凝心聚力,积极做好抓项目、强产业、重招商、优平台、促改革等关键环节,在宁国“工业强市”战略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宁国经开区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动园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磁吸力”。

  2019年,宁国市跻身全国100家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试点,蝉联全国县级政府透明度第二。宁国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经验受到安徽省省长李国英的重要批示。开发区绿色发展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在2019年全省开发区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激活生产力。近年来,宁国经开区聚焦企业帮扶,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发展动力更加充足。园区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2019年举办政策宣讲会314场,走访企业350余次,解决问题160个。

  1、全力保障土地要素供给。2019年共上报各类建设用地指标近1300亩,出让土地992亩,积极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截至目前累计处置“僵尸企业”50余家,盘活土地近3000亩。自疫情发生以来,该区已处置闲置低效土地254.2亩、“僵尸企业”用地174.1亩,成功盘活4家“僵尸企业”。接下来该区将不断聚焦企业帮扶,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做好土地要素保障,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2、全面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针对企业招工难,通过网络、信息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举办现场招聘会等形式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为企业有效搭建各种供需对接平台。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劳务大省建立劳务输入基地,促进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2019年先后组织数百家企业参加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在园区举办秋季人力资源招聘会,组织40余家企业赴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6所高校参加就业双选招聘会。

  3、全心支持企业申项融资。围绕企业发展需要,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为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提供协调服务。2019年,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兑现企业2018年度重大项目建设补助1100万元,开发区财政全年兑现各类工业发展奖补资金2亿元,涉及企业奖补次数570次。

  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着海内外制造业投资者落户宁国。2019年,宁国经开区共招引中达轴承、千洪高新科技创业园、科博尔智能机床等55个亿元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中达精密、15亿元的千洪产业园等一批“大好高”项目顺利签约,世界500强吉利汽车、中国铝业来宁投资。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步增强经济“内动力”。

  2013年,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开区,成为安徽省首家县域国家级开发区。确立了“深化产城融合、做强专业园区、推进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思路,并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四个转变”,即:发展目标由单一工业园向产城一体化转变,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发展体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017年,经开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提质的总基调,高举高质量发展大旗,推行“亩均论英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了以亩均税收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企业开展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以达到激励先进,倒逼落后的目的,从而实现要素精准供给。

  2018年,宁国市经开区与原省级安徽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正式合并,形成“一区四园一小镇”的发展格局,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经过十余年发展,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正逐步形成“一首两翼三主导”现代产业集群,即以中德智造小镇为引领的千亿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凤形、聚隆为龙头的百亿耐磨铸件和精密制造产业,以安泽、源光、飞达为龙头的百亿电子信息产业,以司尔特精准农业为龙头的百亿循环经济产业,以紫燕、詹氏为龙头的百亿食品及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以亚夏总部为龙头的百亿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开发区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绿色园区、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安徽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批准筹建安徽(宁国)中德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

  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2020年年初,面对严峻的抗疫斗争,宁国市上下一心,两手抓,两手硬,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加快恢复。

  疫情发生以来,宁国经开区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仅用两个月时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复产复工,返岗员工近40000人。

  1、政策保障到位。2月3日,宁国经开区印发《关于工业企业复工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企业做到“八个必须”“五个到位”,推动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2、物资保障到位。多渠道帮助企业筹措防疫物资,共配发口罩30万只、消毒水12吨、额温枪100只、耳温枪60只、水银温度计20只,为隔离观察工人送去近600份慰问品。

  3、人员保障到位。动员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及中层管理人员提前返宁,并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医学观察隔离相关措施,组织专车赴安徽凤阳、山东临沂、云南曲靖等地接送外地员工。

  4、物流保障到位。编制企业物流运输防控方案,制作分流指引、通行证明、交通卡口分布图等,积极与周边地区协调,打通交通运输“中梗阻”,共发放通行证明1200余份。

  5、资金保障有力。切实把宁国市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6条政策落到实处,提前兑现“战新”基地奖励资金1100万元,减免标准化厂房租金400余万元。全力协调银行机构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等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疫情下的庚子年之后,这片热土依然会有花瓣迸开,草木伸展,伴随着水融鸟鸣,十里春风又将叩响每位经开区人的心弦。下一步工作中,宁国经开区将持续立足园区实际,正视发展中的困难,把握环境变化中的机遇,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努力推动经开区建设再上新台阶。(贾沁源)

  来源:皖美视角

  (责任编辑 周西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