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肥安置点探访:母婴有专门安置房 老人睡了个安稳觉

  “每天都不重样”,85岁的丁元燕接过志愿者送到手里的午饭,高兴地说。25日晚上从肥西县三河镇金蛇村坐大巴车来到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一六八中学安置点,老人这两天睡了个踏实觉。截至27日,该安置点已入住转移群众300多人,由合肥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合肥市疾控中心、医院、派出所、志愿者等组成的现场指挥办公室,负责这些转移群众的日常生活。

  85岁老人睡了个踏实觉

  丁元燕今年85岁,是肥西县三河镇金蛇村村民。

  “那天晚上还没吃饭,村里就敲锣打鼓喊准备走”,老人回忆,7月25日傍晚18时许,村干部就挨家挨户通知大家转移,说大水来了。

  “当时还有点儿不想走”,老人说,村里就派专人来帮他收拾东西,直到把她送上转移大巴车。7点多,大巴车从村里开出,一路开到了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一六八中学安置点,“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样子”。

  晚上21时,一六八中学的体育馆里已经聚集了近300名转移群众,大部分都来自三河镇。“到了这里饭已经好了,下车就吃”,老人说,她还记得晚上吃了一根很大的鸡腿,饱饱的。

  在安置点体育馆里,一楼有近300张床位,27日上午仍未住满,部分床空着,但是统一铺上了床垫,上面再铺一层凉席。

  接近中午时分,一些已经吃完饭的村民躺在床上看手机,大厅墙上贴着白底黑字的无线网络登录名和密码提示。

  “在这好,不受风,没有水”,丁元燕老人说,每天早上7点志愿者都会把早餐送过来,有稀饭、豆浆、包子、油条、鸡蛋,“在家没吃过这么多”老人说。

  从25日晚上转移到安置点,老人就有点儿不舍和担心,老想着家里的房子被淹了怎么办。“昨天晚上开始睡好了”,有志愿者经常过来问她的情况,让她放心住着,家里自有政府“管着”。于是,老人从26日晚开始安然入睡,“一睁眼天都大亮了”,老人说,以前在家是天麻麻亮就醒了。

  “每天的饭调花样,儿子也来看过我了”,老人说,安置点的饭菜每天都不同。在肥西县上派镇生活的大儿子王青山26日来看过他,“已经64岁了,参加过对越南的仗”老人与人聊天中都要讲一讲,“老头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哩”,听得出她很自豪。

  老人一共有五个子女,二儿子在黑龙江工作,两个女儿在杭州工作,还有一个最小的也在外打拼。

  一口口吃着午饭,街坊邻居都在身边,有软床睡,老人在安置点安定了下来。

  95岁老人不愿叫醒子女夜里自己上厕所

  在一六八中学安置点,95岁老人胡益珍是年龄最大的,她是和儿子媳妇从三河镇木兰村木兰小区转移过来的。“政府想着我们啊”,老人说,小区里的人都顺利上了大巴车,这是她这10年来第一次离家“这么远”。

  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妇就在身边,“她家儿子好哦,辞了工作在身边照顾”旁边床铺的邻居说。老人腿脚不便,腰还经常疼,儿子辞去了在镇上的工作回家照顾当时只能躺在床上的母亲,至今已三年时间,现在老人能够下地慢慢走,恢复了一定的活动。

  “今天凌晨上厕所不舍得叫醒我们”,老人儿媳汪会平说,直到志愿者把老人送回床铺他们才知道,“他们照顾我太累了”老人说。

  “这次抗洪我们当地干部真是不容易”,汪会平说。她在抖音上有个个人号名为“坚强”,从7月20日开始现场拍摄村里加固堤坝、防汛的场景,并自己剪辑后上传抖音。截至目前,她的个人号已经发布相关防汛视频近10条。

  母婴有专门安置房

  “小宝说谢谢你们!”姜中玉摇着孩子的小手向送来婴儿洗澡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表示感谢,她也是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的转移群众,7月25日晚带着刚满月的孩子转移到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一六八中学安置点。

  转移的300多名转移群众里,和姜中玉一样带着孩子的,还有20余位。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孩子在1周岁以下的4名母亲和孩子被安置在专门设立的母婴室。

  “一住进来,医务人员就来帮我们测了体温,志愿者来登记我们的困难和需要,还有心理医生过来”,转移群众王中秀的大宝上三年级了,小宝才6个月。安顿下来后,志愿者就给她们送来了脸盆、牙刷、毛巾、矿泉水、面包等齐备的生活用品,还采购了专门的婴儿洗澡盆,对需要的奶粉品牌等食品也登记下来进行安排志愿者进行代购。

  26日下午15时,当王中秀还带着小宝在母婴室午睡时,大宝已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到安置点的青少年活动室参加游戏活动,并领到新文具。

  一六八中学的图书馆也面向安置的青少年开放,对于有课业需求的孩子,志愿者们也会针对性地提供课业辅导。

  村民“强迫”医生吃午饭

  “你赶紧去吃饭”,27日中午12点左右,安置点的中医保健室里,几位前来推拿肩颈的村民合力将齐亚军“赶”出去吃午饭。齐亚军是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团委副书记,27日一大早来到安置点开始为村民服务。

  “一上午看了30多个”,齐亚军说,从家里转移到安置点,很多村民一路上都很劳累,26日晚上都安置下来后,他受学校委派配合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利用中医针灸、推拿技术为大家治疗。现场,他带着一位大姐做肩颈周操,“来,跟着我转动肩膀,头向后仰,是不是感觉有点儿酸、疼?”

  通过这样的带练,不少村民都学会了自我解乏的一招,有些还回到床位上,带着旁边的邻居摸索着练起来。

  除了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市疾控中心第二党支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也在现场为村民服务。一位老人在二院诊台前要求医生多给她一些药,“老人家,我给你的药够你这两天吃的了,吃完再来领,还有别人也需要这个药的”,医生耐心地解释。

  “我们主要是每天在现场做好消杀、防控疾病”,合肥市疾控中心第二党支部党员凤翀说。安置点人员密集,他们在现场主要是做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消杀消毒、病媒生物(蟑螂、老鼠)灭杀、发热监测等工作。每天,安置点大厅要用84消毒液消毒三次,卫生间要用84消毒液消毒5~6次。“转移群众都来自一个地方,没有外来人口,相对来说更便于做好防疫”。对是否使用酒精消杀的问题,凤翀解释,75%浓度以上酒精才真正能够起到消杀作用,但安置点大厅内人员聚集,酒精挥发容易产生雾气,如遇到明火存在爆燃的危险,所以没有使用。

  能看新闻和电影还能下棋和练太极

  27日中午,吃完饭的部分村民,坐在自己床上看大屏幕,上面是中央电视台的午间新闻,正在报道湖北恩施防汛情况。

  26日晚餐后,大屏幕上播放了国产电影《战狼》。“是应大家要求放的”,现场工作人员说。同时,安置点还配备了象棋、扑克,方便群众休闲娱乐,周边居民也为转移群众送来了一批书籍。健身房里,志愿者现场教授有兴趣的群众打太极和进行健身运动。

  不到七个小时搭起一个“家”

  在一六八中学安置点一楼大厅内,有一间屋子是专门存放矿泉水、方便面等应急生活物资的,大门并没有锁,但是却无人私自进入拿东西。

  “我们大概是七个小时把这里搭建好的”,合肥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甄长玉27日上午介绍,作为安置点的体育馆共有两层摆放了安置床位,总共合计800个,截至27日上午一楼的300个床位还空着一些。

  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5日下午13:00,接到安置和志愿服务任务后,社区立即通过志愿服务QQ群,紧急组织招募50余名党员群众志愿者,迅速赶往安置点,进行消毒、物资接收、搬运、布置等,至晚上20:00前,安置点基本布置完毕,具备了接收转移群众的条件。

  20:00,第一批来自三河镇木兰村5村的50多名转移群众到达这里,此时安置点内床、被、席、食物、水、洗浴、图书、影院、医疗卫生全部保障已准备就序,学校食堂也分批准备了晚餐。

  现场,合肥经开区应急、医疗、警务、社区等多部门联动调度,合肥团市委统一组织的200多名市、区、社区志愿者也全部到位,为转移群众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据了解,300余名转移群众中大部分都是25日晚到达一六八中学安置点,26日到达人数只有几名。

  “我们这里有充足的准备,转移群众可以安心生活”,甄长玉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通讯员 李长龙 孙晓莉/文 刘职伟/摄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