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巢湖岸边 老支书“守站记”

  7月16日清晨,天还没亮,在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烫嘴村,5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昌盛拿上雨衣,走上鸡裕河大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例行巡查,排除险情,做好当班记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来看看防汛“大功臣”——排涝站。

  自从1986年王昌盛到唐嘴村当村干部以来,每年入汛以后,这些在旁人眼中看来枯燥而重复的事情,便成了他工作的全部内容。

  16日,人民网安徽频道来到鸡裕河旁的排涝站时,碰到了来巡堤的王昌盛。据介绍,这个排涝站建于1991年,当年大雨,导致村里的圩子内涝严重,排水不及时,洪水最终破圩,村民损失惨重。

  于是汛期过后,政府重新修建了排涝站,增强了排水能力,29年来,一直守护着唐嘴村的百姓,安全度过汛期。“它保护百姓,我保护它。它也就比我儿子小两岁。”王昌盛笑着说到。在他看来,这个排涝站已经他的孩子一样。

  每年汛期前,他要提前检修维护,给“孩子”做个体检;汛期遇到雨量较大时,他要把握时机打开泵机,陪在“孩子”旁边;遇到断电等临时突发状况,他还要及时打电话叫来技术人员,给“孩子”看病……

  在王昌盛印象,遇到最大的险情,还是1991年,当时排涝站连续9天,24小时开机,满负荷运转排涝。“很担心泵机吃不消,但是最后都挺过来了。”

  那就是从那时候起,原本零零散散的小圩子被改造成千亩连片大圩,“外圩埂加固,内圩埂拆除,改变了以往圩多圩小战线长的局面。”

  面对今年的汛情,王昌盛说,目前水情比较平稳,虽然在上涨过程中,但是一切做好了准备,“今年排涝站断断续续开了几次,只要雨量大,排涝站就要运转,把千亩大圩的水排到鸡裕河去,确保村里不发生内涝。”

  其实,除了负责看守排涝站外,王昌盛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只要遇到雨量较大或是临时突发险情等状况,哪怕冒着大雨,哪怕时值凌晨,他都会赶往监测点。虽然水位还在上涨,但是大堤旁已经准备好了石料、搭上了帐篷,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2016年大水之后,政府投入,修整了堤坝,提升了很多水利设施,今年防汛,我们心里也更有底气了。”

  在巢湖市防汛一线,像王昌盛这样的奋战在一线的老村干还有很多很多,就是这些基层排涝守站人日夜坚守,换来巢湖岸边老百姓的安全生活。(杨赛君 周坤)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