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狗咬人”高发季来临!合肥每天100多例首诊患者

  “大家稍等一下,这位老人家被狗咬的厉害,伤口有点大,要紧急处理。”6月9日上午,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门诊部动物咬伤科高道凯主任从8点钟上班,在门诊就一直没有闲着,被狗、猫咬伤、抓伤的患者络绎不绝。“5月底以来,动物咬伤门诊患者就进入了高峰期,一上午我要接诊30多个首诊患者,动物咬伤科门诊加起来一天首诊患者至少100多人,还有许多来接种后续狂犬疫苗的患者。”

  半天接诊30多位首诊患者

  “8日上午接诊了30多人,中途只上了个厕所,一直忙到中午。”高道凯主任说,“今天上午看挂号的情况,估计也有30多人,而且还有被动物咬伤、抓伤后赶来的。”每年6-9月,天气炎热导致宠物脾气暴躁,加上人穿上短袖短裤后胳膊、腿露在外更容易受伤,“所以,这几个月都是动物咬伤的高峰期,根据往年情况,平均每天有100多人。”

  曹奶奶家住肥西县上派镇,9日早上去菜市场买菜,在经过一家粮油店时,准备买瓶酱油,“店里突然窜出一条狗,上来就咬。”店老板反应还算快,赶紧上来拖走了狗,可曹奶奶腿上已经被咬伤一大块,鲜血直流。店老板联系上曹奶奶的家人后,一起把老人送到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门诊部。

  见到老人病情严重,高道凯主任赶紧先对伤口进行清洗、缝合。尽管店老板称狗已经接种了狂犬疫苗,但为了确保安全,曹奶奶不仅接种了人用狂犬疫苗,还打了免疫球蛋白。“轻微的抓伤,仅仅有渗血,只需接种人用狂犬疫苗。只有当出现严重的咬伤或者抓伤,才需要加打免疫球蛋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半数以上患者被自家宠物所“伤”

  “自己家养的狗,跟我可亲了,从来不会抓我,更不会咬我。”许多养狗人士非常喜欢自家的宠物,而且也非常信赖。但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门诊部动物咬伤科了解到,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是被自家的宠物所“伤”。

  “一般情况下,自己家养的狗是不会伤害主人的。”高道凯主任说,“可是,当给狗洗澡、剪指甲、换药或者逗玩的时候,人被抓伤、咬伤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门诊,这样的情况特别多,毕竟狗在遇到不舒服的时候,很难掌握分寸。”

  “今年遇到被自家狗咬最严重的是庐江县的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高道凯想起这个案例,依然记忆犹新。“小孩家里养了一条土狗,已有两三年。当天小孩在院子里,不知道怎么回事,狗把小孩头部咬出了贯穿伤,送来的时候,脸颊上被狗咬出了明显的伤洞。”虽然经过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但长大后脸部肯定会留有伤疤。”

  “相对来说,被自家狗‘伤’的轻一些,而被别人家的狗‘伤’的往往更严重。”高道凯主任说,狗有看家护院的天性,遇到陌生人“下口”会更狠,“所以,咬伤、抓伤较重的门诊患者中大多都是别人家的狗干的。”

  希望文明养犬减少“狗咬人”

  “每年这个时候,看到那么多狗咬人的情况,感到非常揪心。”高道凯主任说,“而且年年如此,不见减少,尤其总有一些小孩被严重咬伤。”今年6月1日,《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高道凯主任说,希望通过约束养犬人的行为,文明养犬,减少“狗咬人”的现象。

  根据《条例》,合肥市禁止携带犬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犬只进入室内公共场所和设有禁入标识的室外公共场所;禁止携带犬只进入医院、学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办公区等公共场所;导盲犬、助残犬等辅助犬只以及工作犬只除外。此外,对在重点管理区域携带犬只外出,也明确要求:为犬只佩戴标识;为犬只束牵引带并牵引,牵引带长度不得超过1.5米;在人群拥挤场合怀抱犬只或者为犬只佩戴嘴套,及时清理犬只排泄物,不得由未成年人单独携带犬只等。

  “虽然从6月1日至今,动物咬伤科门诊患者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新的《条例》为养犬人立了规矩,相关的规定实行后,希望能减少‘狗咬人’的情况。”高道凯主任说。

  保障人用狂犬疫苗不断货

  目前,全国多地出现人用狂犬疫苗供应紧张甚至断货现象。有河北石家庄市民此前被流浪猫抓伤后,寻找多家接种点,均被告知无人用狂犬疫苗。“但我们医院到目前为止,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供应一直都很正常,没有出现断货现象。”高道凯主任介绍。

  但是,此前安徽省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产能影响,全省人用狂犬病疫苗短缺严重,部分患者接种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今年3月,省疾控中心在每年常规人用狂犬疫苗采购的基础上,发布了补充采购公告,为缓解该疫苗供应紧张情况,对尚未纳入我省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采购目录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品种进行补充采购。”

  6月9日,记者从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疾控部门了解到,辖区内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能保证疫苗接种,“之前有一段时间较为紧缺,但从未断货,目前供应基本正常。”随后,记者从省疾控部门了解到,通过补充采购,多方争取货源,目前全省狂犬疫苗“基本能保障有序供应”。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永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