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凌家滩遗址发掘工作再次启动 开启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6月4日上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的相关情况。本次活动将于6月11日在含山县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活动当天,将颁发“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安徽省最美基层文物保护员”等获奖证书,同时活动现场准备了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公众考古及线上直播考古科普等环节。据悉,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一场精彩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

  开启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主场活动启动仪式,非遗项目展示,遗址公园图片展,参观凌家滩文明探源馆、考古工作站、红烧土块遗迹考古发掘现场、墓葬祭祀区和防洪工程等。此外,还有线上的考古及非遗科普、含山县省市级非遗产品直播带货;线下的文物修复和考古知识宣传讲座等系列活动。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遗址2020年度主要发掘地点位于岗地南端的红烧土密集分布区,该项发掘是“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安徽地区的唯一发掘地点,同时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纳入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

  本次发掘工作已于近日启动,拟采取分段揭露的方式,即每隔10米左右布一条长30-40米、宽2米的长探沟,以了解宏观布局。同时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意见,揭露至红烧土层面即停止下挖,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论证后,研究后续工作思路。

  加强文物保护 传递文明薪火

  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安徽省文物局局长蔡小莉表示:近几年安徽省文物工作大放异彩,为安徽文化的发展带来新高度。在2019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八批国宝单位中,全国新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其中安徽新增47处,新公布数量居全国第四位,至此安徽省国保单位数量达到175处,由全国第14位上升至第10位。

  我省今年申报的7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全部获批,总发掘面积为 6160 平方米,实现了近年来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申报的新突破。这 7 个发掘项目分别是:繁昌县人字洞遗址、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蚌埠市禹会村遗址、寿县寿春城遗址西圈墓地、淮南市武王墩墓葬、繁昌县繁昌窑遗址、凤阳县明中都城三大殿遗址。

  我省文物发掘工作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提高我省文化文物资源等级,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水平。

  走进安徽文物 触碰文化根脉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省政府2019年发布了我省1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此举在我省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是第一次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公布国保、省保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这不仅体现了省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加强文物保护、提高我省文物资源等级、增强文化自信。

  目前,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25005处,其中国保单位175处、省保单位915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名镇名村35个、中国传统村落40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省级名镇名村37个、省级传统村落754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4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115万多件。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改革开放期间的各类文物点,体现了我省在史前文化与文明起源,包括近现代重要文化遗存的分布和基本特色。

  近年来,我省在大遗址、大运河保护,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服务水平,文物安全工作,文物宣传活动等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进展与突破,为安徽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王彤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