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田间地头“闹春”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入春以来,宣州区寒亭镇的田间地头、果园大棚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广大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翻土施肥、喷洒农药、修枝嫁接……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了春耕“交响曲”。

  今年,寒亭社区国强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共种植小麦520亩、油菜280亩,往年农历正月初八,工人们就开始给小麦、油菜施肥,但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得不推迟。

  眼看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合作社负责人李国强通过线上联系销售厂家,积极备齐春耕农资肥料等。紧接着,他对工人们的行动轨迹进行摸排,在确定没有外出返乡人员后,他又采用分片式管理,每人每天包片作业。

  在寒亭镇管南村恒业生态园,负责人夏吉州也没闲着。最近一段时间,他正带着工人们在900亩桃园中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总共26名工人,分为6组,一部分挖坑埋肥、修枝嫁接,一部分栽种新品种、编扎围栏。”夏吉州说,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就为了秋天能有好收成。

  比起国强专业合作社和管南村恒业生态园,福定村科技示范户何青苗的田间少了很多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AI智能化设备无人机,这段时间,他正抢抓晴好天气操控无人机给发病的小麦喷洒农药。

  何青苗共种植农田119亩,通过借助农业现代化手段进行农田监测和田间管理,大大减轻了使用人工带来的经济负担,也进一步提高了管护效率。“在疫情期间,还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对防控工作很有帮助。”他说。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通津村的绿品果园家庭农场。作为该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场每年都会吸纳多名贫困户来此务工。今年受疫情影响,春耕工作有所延误,但是农场责任人李久平在坚持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雇佣当地的贫困户。他说,现代化农业手段固然省时省力,但是能够通过使用人力,提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非常有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久平的农场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共种有葡萄、火龙果、水蜜桃等多种水果,目前已由单一的传统销售模式发展为以“观赏+采摘体验”为主的农旅融合新模式,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忙碌的春耕备耕场景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保驾护航。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寒亭镇充分利用电话、广播、微信等,及时发布春耕备耕技术信息,对农户进行在线指导、在线答疑。

  在此基础上,该镇对全镇所有种植户进行摸排登记,与上级农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对接协调,为农资运输车辆发放通行证,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点对点”配送到户。同时采取“点单+送单”模式,安排农技指导员深入一线察看作物生长详情,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舒缓种植户的担忧,寒亭镇农业部门责任人还专门请来宣州区种植业局的农技专家,实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指导他们及时做好病虫害管理。(作者:陈霞 本报记者顾维林)

  来源:宣城日报

  (责任编辑:李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