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听说过“共享单车”,那你听说“共享员工”吗?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行业的阵脚。“共享员工”也成为了共享经济领域又一新兴词汇。

  4月11日下午,新浪安徽《观察团》特别策划——媒体观察,如约而至。通过视频连线,搭建“云直播”的方式,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央广网安徽频道总编辑孙叶、工人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陈华和新浪安徽总经理胡静四位资深媒体人就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新格局、新模式、新思路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要为员工支付基本工资,压力很大。一方面是餐饮等企业遭遇寒冬,门庭冷落、客流稀少;另一方面则是生鲜平台等新零售企业订单爆发式增长。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行业出现人力资源错配,大量员工待业在家,一些企业却因疫情招不到员工,陷入“用工荒”的难题。“共享员工”的出现不仅在暂时劳动力过剩的行业与暂时劳动力紧缺的行业之间激发了劳动共享,也使得企业和员工双方都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共享员工’模式,人力资源得以实现流动,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工人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陈华表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灵活用工带来的劳动力互助、技能互补、智慧共享等优势,为不少企业提供了助力。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健康成长,也将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度和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无论是人力错配的“共享员工”模式,还是“零工经济”催生的“跨界用工”方式,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

  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性,“共享员工”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在疫情期间,大家或许可以“不拘小节”,一旦企业经营重回正轨,其可能存在的工伤、社保、劳务纠纷、管理等问题,就会变得突出而迫切。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认为,“共享员工”模式存在极强的流动性,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利益可能都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未来也可能面临一些其他挑战。

  以“变”应“变”,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漫长的长跑一般,未来“共享员工”能否得到大规模推广?或许,“共享员工”会从特殊时期的抱团取暖,转变为一种常态化的用工模式,开启人力资源领域的一次巨大变革,成为各行业用人的一大新趋势。但这一切,仍有待时间和市场和检验与培育。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