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滁州经开区原创科技城ppp项目施工现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宣传条幅赫然映入眼帘。实名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安全帽,进入工地,工人们正在驾轻就熟捆轧钢筋、浇筑混凝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忙碌景象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经历了阻击疫情摁下“暂停键”的一片寂静后,滁州经开区吹响聚力推进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的“进军号”,各个项目建设现场正开足马力,追赶工期,奏响了忙碌的“复工曲”。截至3月3日,园区54家建筑工地均按照要求完成复工申报,复工率达100%。目前,所有项目均平稳进入生产建设阶段。

  统筹调度科学指导复工有序

  冬天里失去的,就要在春天里夺回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如何让各项目工地复工成为经开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经开区坚持防控与管理并举,科学统筹,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转动园区发展“轴”。

  加强前期检查。鼓励建筑工地根据疫情形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迟、错峰复工和新开工。严查建筑工地复工条件,从组织、人员、现场、物资、安全等五个方面督促建筑工地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复工安全。

  精准摸排到位。建设局党支部组织20名党员成立4支党员突击队,深入园区10个政府投资工程、14个房地产项目、9个原创城片区项目和21家工业企业在建项目,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疫情防控摸排检查工作。

  规范复工流程。落实建筑工地复工检查流程,严格按照“自查”“复查”“申请”“核查”的审核流程,以“合格一家,复工一家”的方式推进复工审核工作。

  严格过程管控。明确建筑工地参建三方主体责任,严格人员和现场管控,按照“五到位”要求,全面督查建设单位做好施工项目疫情防控的组织工作,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监理单位监督防疫措施落实情况。

  防疫期间,经开区制定《建筑工地复工(开工)疫情防控工作流程》,设计《建筑工地复工检查表》《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日报表》等一系列配套疫情防控资料模板,帮助企业规范台账资料。同时,编印《滁州经开区建筑工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安全防护手册》2000余册,发放至所有在建工地,全面加强防疫宣传。

  帮助在建工地建立组织体系、编制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储备防护物资……“多亏园区的指导帮助,让我们吃了‘定心丸’,也多亏政府的帮助才能让项目管理人员、工人有序入场,让项目正常复工。”在经开区项目建筑工地微信交流群里,有项目负责人这样表达着感激之情。

  靠前服务精准保障复工有力

  “我们工地想要复工,需要走什么程序,准备哪些材料?”“到哪里能买到口罩?工人们口罩只够用三天了。”“工地复工没有生产材料,缺乏充足劳动力,能复工不能复产,该怎么办?”……在摸排和交流中,企业复工后存在的困难也被一一拎了出来。这对经开区而言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责任。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面对项目工地复工后迎来的种种难题,经开区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积极为企业解决困难,协调处理问题,当好项目“服务员”。

  有企业反映防疫物资紧缺,经开区第一时间进行协调,加大口罩、医用酒精、测温枪等防疫物资采购力度,为复工企业及建筑工地积极申报采购口罩3万余只,酒精1000余斤,消毒液500余瓶,测温枪若干,全力保障人员日常防护到位。

  有建筑工地反映缺乏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建设局安排专人深入各原料供应点对建筑材料企业供应保障情况开展市场调研,帮助联系多家大型混凝土供应商,了解日生产供应量,及时告知需求企业,确保工地生产原料供应源充足。

  有企业反映外地民工返岗受限、采购难和运输难,建设局组建党员突击队,驻扎高速出入口,设立返滁人员接待点。2月13日起,13名党员坚持遵循“三班倒”24小时轮流工作安排,全程协助复工企业员工规范有序入滁,为园区108家企业接待返岗人员2000余人,帮助企业协调货物车辆运输达800余次。

  “感谢经开区,不仅协助我们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应急物资的供应,还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要一边防控疫情,一边争分夺秒加紧施工,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起来!”康佳智能家电及装备产业园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黄光河信心满满。(吴胜 马岭玲)

  来源:滁州日报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