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95个微型水质自动站,建设134个大气小型标准站,精准开展大气污染溯源。近日,《2020年合肥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出台。《方案》明确了监测范围、指标、频次、数据报送等内容,并将借力科技,推动构建监测体系,让生态环境能够实时 “全身体检”。

  《方案》涉及内容涵盖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农村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等方面,计划布设监测断面(点位)300多个,包含PM2.5、PM10、水源地水质等常规监测项目,以及酸雨、挥发性有机物、降尘量等专项监测内容,覆盖地表水、排污口等城市重点区域,地下水、农田灌溉水等农村重点流域,确保监测天地一体、上下协同。

  此外,该市环境监测手段趋向自动化,在已建64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基础上,新建95个微型水质自动站,覆盖巢湖流域支干流交汇处、行政区域交界处,水质考核断面、饮用水水源地。在已建2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建设134个大气小型标准站,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投资1800万元,利用激光雷达、走航车等高科技手段,精准开展大气污染溯源,实时监控空气质量。

  根据《方案》 ,该市强化质量管理和控制,严格执行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查评估各地监测任务完成情况和数据质量,考核各地实验室监测能力,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第三方单位监测数据的外部控制,定期核查,每月进行手工质控比对,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督办处理。还将建立监测数据“三级审核”制度,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李孝林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