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期,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呈现积极向好态势,而这背后与科技支撑的作用密不可分。

  3秒内完成诊断、扫码筛查无遗漏、无接触测温安检……一批批“黑科技”不断涌现,打响抗击新冠肺炎的科技战,展现科技皖军的使命与担当。

在中科大一附院南区,影像科医生正在使用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在中科大一附院南区,影像科医生正在使用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

  3秒内完成辅助诊断

  在3秒内就可完成一例患者新冠肺炎辅助诊断,阳性病例全召回,病灶召回率达到90%,可为医生提供准确、高效的辅助诊断参考。

  近日在“中科院科技攻关指挥部”协调下,科大讯飞攻关团队在三天内便快速完成了“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建设。

  相较于传统阅片工具,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提供的4D对比分析功能,可实现多期影像中的病灶数量、病灶体积变化、病灶密度变化等量化对比分析功能,使影像科医生快速掌握病灶变化,在大幅提高医生分析患者病情变化的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目前,科大讯飞与中科大附一院联合建设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正在为12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服务,依托该平台的智医助理已覆盖1.2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和3.6万名基层医生,为湖北、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全国30个省(市)的指挥部、卫健委、医院等提供疫情防控的人工智能服务。

合肥金茂湾和玥园工地现场正在使用“复工通小帮手——企业复工安全检测系统”  合肥金茂湾和玥园工地现场正在使用“复工通小帮手——企业复工安全检测系统”

  扫码筛查 一网通行

  在合肥金茂湾和玥园施工工地上,“复工通小帮手——企业复工安全检测系统”正在使用中。

  该套系统由中电科旗下电科云和博微太赫兹公司联合开发,基于国家权威数据模型分析,能实时、精准完成密接人员筛查。

  进入工地人员只需扫描身份证,通过后台权威大数据模型比对碰撞,自动按照人员危险等级生成四种类型,精准判断分别出安全人群和密接人群,实现秒级响应,快速扫码,一网通行。

  系统还可集成无接触红外测温设备,实现测温、筛查一体化,既有效提高工作人员进入办公区域的通行效率,同时测温、筛查自动生成管理文件,又为管理者提供了权威有效的管理手段。该系统全程无接触,可有效减少人员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多方位、多层面满足复工的疫情防控需求。

安徽省立医院内的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安徽省立医院内的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

  无接触测温安检更安全

  在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合肥火车站站点内,一台“高大上”神秘设备格外吸睛。与以往乘客入站安检不同,不需要安检员近身探测,乘客现在仅需花几秒钟时间,通过这台设备的安检通道即可。

  这台神器叫做“太赫兹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仪器所带的智能安检系统,以太赫兹人体安检仪为核心,将红外测温设备与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相结合,仅需被检人员正常步行通过安检区域,即可在无需停留的情况下,完成测温及安检,真正实现了全过程“无接触”。

  “该设备无停留的快速通行功能,将原有安检300人/小时增至1500人/小时,大大提升安检通行效率,有效缓解了地铁人流聚集压力。”地铁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测温安检一体机主要投放在合肥火车站、合肥南站等客流量较大的站点。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前来就诊的患者,在经过手部消毒后,需要通过“Mini型太赫兹无接触测温安防一体机”的体温检测。

  “电脑屏幕能瞬间显示就诊者的体温度数,体温正常才能进入大厅。如有患者发热,设备会自动报警。”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这台设备体积小,不占空间,可快速拆装,通过远程探测,在“无接触、不察觉”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完成测温及安防检查,大幅提升通行效率,避免人群集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台黑科技都是名副其实的“合肥造”,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博微太赫兹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为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筑起重要防线。

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正在投入使用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正在投入使用

  “隔空点像”防感染

  如何遏制公共场合的传播和交叉感染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紧急研制改装出一款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该自助机使用者不需要与屏幕接触,点击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多功能自助服务。

  “这款设备采用了DCT-plate技术,全称为‘等效负折射率光学平板透镜’。”韩东成说,这是该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首次应用,通过这种设备,使用者不需要与屏幕接触,全部操作都在空气中完成,有效降低了因人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在技术上采用可控制视角,可以有效保护用户隐私。

  在合肥高新区管委会D座电梯里,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正在投入使用。无需触碰屏幕,仅通过手指在空气里“点击”,便可完成楼层选择。

  “我们不用实体屏幕,通过空中成像技术,全部操作均在空气中完成,完全切断接触式污染源,能够解决公共设施细菌和病菌残留问题。”韩东成介绍,设备可与原系统无缝联网对接,交互灵敏,简单易操作,几乎没有延迟。

防疫消杀机器人正在“上岗”消毒防疫消杀机器人正在“上岗”消毒

  机器人“助手”大显身手

  2月24日上午,合肥经开区智能装备科技园内,一台外形酷似微型坦克的机器人,正在喷洒消毒水。

  这是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紧急研发制作的防疫消杀机器人,单次作业相当于8 名传统人工的作业量。采用履带式底盘结构,由机器人移动底盘、药箱装置、喷雾装置及控制终端等模块构成。可实现在医院、车站、机场、商场、园区等多场景的室内外防疫、消杀、消毒作业。

  该款防疫消杀机器人可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爬坡、越障,甚至上楼梯都不在话下。它的喷雾距离超过5米,单次作业可覆盖5000㎡的区域,相当于8名传统人工的作业量,工作效率极高。此外,它还具有操控简易、续航能力强、适应全天候恶劣天气等优点。

  2月29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经济开发区内,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在相关人员的远程遥控操作下,开展防疫喷雾消毒作业。

  这些机器人由安徽相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采用履带式底盘结构,喷射距离较远,可远程操控,利用其气动系统可将消毒气体在室内快速扩散,有效杀灭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减少操作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此外,这些机器人还能替代一线人员进入易交叉感染的公共区域和防疫车不能到达的偏僻狭窄通道进行作业,提高精准消杀防疫作业能力,大大降低对人员的威胁,提高了防疫工作效率。

  生物技术筑“护盾”

  2月17日,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从阳性患者咽拭子标本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2株,其中一株病毒已稳定传代,并完成病毒感染力滴定。这是继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湖北之后第六家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的省级疾控中心。分离出的毒株可实时对病毒变异进行监测,开展药物筛选及抗体中和试验,大大加速抗新冠病毒的科研进展。

  安龙基因科技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生产10万人份,在包括湖北在内的多省应用。滁州通用生物系统公司合成的新冠病毒检测内参基因及探针引物,在疫情检测中发挥积极作用。安科生物、安徽惠邦等企业的新冠病毒抗体和核酸等检测试剂盒已进入试验阶段。安徽智飞龙科马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新冠病毒疫苗正在开展临床前研究。安科生物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剂,可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作用,目前药品相关材料已上报国家药监局进入临床审批。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联合攻关团队的托珠单抗针对炎症因子风暴的救治方案、中科院刘青松团队利用含有西药成份的中成药治疗方案、贝克药业开发的治疗新冠药品——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复方制剂和瑞德西韦新药,已分别进入临床应用或实验阶段。

  “基于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药干预效果评价研究及病程转归”应急专项取得重要进展,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救治对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阻断轻症转重症、加速向好的方面转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记者 王佳 徐慧媛)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