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屏读讯,悲从中来,扼腕叹息,长歌当哭……待明朝,瘟魔根除,春来瑞景悠然;恰来日,蓬尘尽扫,海内霞光云集。”这是一首千字赋的节选,名为《战瘟疫》,作者是安徽师范大学00后学子刘可欣,她希望用此赋为奋战一线的英雄们加油打气,为广大群众驱散心中的疫情阴霾,为祖国点亮战“疫”胜利的希望之光。

  据了解,刘可欣2001年出生,安徽阜阳临泉人,安师大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可欣表示,疫情爆发后,严峻的形势令自己悲痛,又深深被前线的医护人员而打动,“奈何自己不能够为国家做大的贡献,就待在家里,长歌当哭,就想把心中的万千感慨流诸笔端,通过文字抒发出来。“

  起初刘可欣是想写一篇散文的,可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情感十分浓烈,于是就萌发了写辞赋来抒发感情的想法,“因为第一次写赋体,这篇赋自己做足了工夫,从构思、落笔再到润改花了三天的时间。“刘可欣说,写的时候还是比较流畅的,灵感其实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和当前疫情的态势,想到前线抗击疫情的场景,词语也随着情感喷涌而出。

  “比如看到钟南山院士,毅然选择奔赴武汉同病毒斗争,让我不得就双泪纵横。“刘可欣表示,在写作的同时,心中迸发无限感慨与思考,对疫情的担忧,对医护人员的钦佩,对早日战胜病魔的祝愿,以及必胜的信念,都交织在自己的脑海中,感觉创作不易,心中的感情更是此起彼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师范大学文字学与书法研究博士生吕永生阅读此赋后激动不已,当晚便誊写出《战瘟疫》书法作品,他感慨道:“刘可欣同学创作《战瘟疫》,不仅展现了她的扎实学识和文采斐然,更体现了大学生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张鑫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李萌)

  《战瘟疫》

  临屏读讯,悲从中来,扼腕叹息,长歌当哭。

  荆襄盛楚,黄鹤楼畔,江城福地,风光秀丽,一片旖旎。一朝蒙灾,江关大地难即;横祸飞来,九省通衢告急。始作俑者,冠状瘟毒,张狂肆虐,荼毒生灵,无怜无惜。病毒过处,遍野哀鸿,春风不度,楼闭人疏,尽锁朱户。疫势蔓延,三山五岳隔路;佳节无欢,四海八荒集雾。

  穷搜野味,邀食客入酒楼;贪欢口欲,酿万古之差错。张网诛罗鸟雀,设套获猎狐獾;口腹贪饕无穷,咽喉一过为空。一人馋涎,众民受患,罪恶如山,疫势难歇,灾情无转,更添余寒。天人本一,敬畏之心须存;各行其道,戒杀之义不弃。

  莫对荧屏拭泪,中华儿女心同,休道顽疾难医,九州共送春风。疫病无情,疾风乃知劲草;人间有爱,患难更显真情。白衣苍狗,世事变化无穷;争分夺秒,赴汤蹈火有人。灾情如令,急于星火,重于磐石,战鼓频频;国难当头,人心挂牵,一方有难,八方来济;医者仁心,誓扫病瘟,解民倒悬,请缨千里。去乡远家,暂隐儿女情长;置身前线,汗水浸润理想。别离亲友,谁言身单影薄;意比金坚,共筑防疫城墙。白衣倩影,心系元元百千万;汗雨沾衣,不辞辛苦不言歇;妙手风华,杏林春风拂暖;悬壶济世,丹心澄明霁月。

  南山先生耄耋擒怪,北上千里,尽刺魑魅魍魉;兰娟院士救扶重病,废寝忘食,横扫牛鬼蛇神;单霞护士剪舍云鬓,须眉不让,投身抗疫沙场;青年医生吹响哨音,警醒尘世,常青生命之树;三军子弟冲波逆行,供乏应困,铸就钢铁长城。国士无双,英雄显本色;白衣凛然,战士竞风流;青年意气,赤子怀热忱。楚江汤汤,碧波映铮铮铁骨;樱花漫漫,轻姿泛丝丝柔情;红日彤彤,灿影鉴滚滚热血。保家卫国,莘莘学子之范;舍己为人,高山仰止之风;山高水长,春风化雨之泽。未见疏影,但闻暗香,香气绕梁,经久不绝。

  东方正艳阳,何患冰山不可融;长江尚汹涌,何患横流不可纳。一时阴雨黯淡,不废来日晴空;暗尘随风远去,明月更逐人寰。灾情诚可怕,中国亦坚强。九州同,震天公,满江红,耀苍穹。泱泱中华,临危无惧,火神化煞,雷神镇邪,三军既出,力挽狂澜。举国同在,抗疫必赢。唯盼作恶病瘟,同随残寒归去,还我黄鹤楼畔,一片海晏安康。待明朝,瘟魔根除,春来瑞景悠然;恰来日,蓬尘尽扫,丹霞尽过云帆。

  (责任编辑 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