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精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座谈会在合肥召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精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15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合肥召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精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座谈会。会上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介绍了我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示范区)的发展情况。

  皖江示范区是国务院首个批复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市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皖江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国家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十三五”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2016-2018年均增长8.9%、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到3459.3亿元、年均增长9.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高于全省6.4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产业层次也加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7%,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约占全省的80%。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科技服务、软件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京东方、长鑫电子、晶合电路、惠科光电等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兴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为全国三大中心之一。建成大科学装置3个、在建3个、预研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全面推进,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启动运行。量子通信、动态随机存储芯片、智能语音等产业化水平实现“并跑领跑”。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7件。

  在开放合作上也持续深化。皖江8市正式成为长三角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左右逢源”的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合肥与沪苏浙9个城市实现地铁“一码通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达到8个,合肥中欧班列开行368列、同比翻番。2016-2019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2.89万亿元,其中来自沪苏浙50.2%、广东13%、北京12.3%。

  产业发展的同时,皖江示范区同样注重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长江安徽段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末,皖江8市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5.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长江流域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5%、劣V类比例1.7%,为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设区以来,安徽全面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由98个整合为75个。支持合肥新站高新区、安庆高新区等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园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中新苏滁高新区、郑蒲港新区等新的城市组团建设。推进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20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建成。

  下一步,安徽将重点提升产业承接发展水平。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以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为重点,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在制造业高质量全链条发展上求突破,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形成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在区域分工合作和错位发展中塑造新优势。(记者 彭旖旎 史睿雯)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