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3日省人大的分组审议中,铜陵团的讨论聚焦在了技术人才培养上。在1月13日省人大的分组审议中,铜陵团的讨论聚焦在了技术人才培养上。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窗外寒风凛冽,窗内暖意融融。

  在铜陵代表团会场,代表们的讨论聚焦在了技术人才培养上。他们结合行业实际,畅叙发展硕果,共商发展大计,为我省人才培养献智献策。

  “新增技能人才33.15万人,我省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首获金牌。”会议伊始,省人大代表王家福“抛砖引玉”,他指着这段被标记了重点符号的文字说,“这些数据是对加快推进技工大省、制造强省的肯定,可喜可贺。”

  当前,我国已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也就是智能制造。通俗地来说,智能制造就是将人、数据和机器相连。故此,“人才为本”被列为五大基本方针之一。

王家福在发言王家福在发言

  王家福点明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我国制造业要想由大变强,其中一大制约因素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稀缺。他建议,将技能培训深入到大专院校,按照学分给予考核,并优先考虑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会上,王家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因现有的职业培训教育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向高等教育上靠,让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不光可以学到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熟练的掌握技能操作本领,可以为各行各业输送一大批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安徽制造”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我也认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省人大代表苏保信对王家福的建议表示赞同。

  “我关注过这样一份数据: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为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有1.65亿,约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苏保信分析,从市场供求看,近几年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再精密的仪器,也需要工人来制造;再先进的设备,也必须有工人能“玩得转”。苏保信建议,提高工人待遇,提高技术工人的实际收入和高技能人才的子女教育与健康医疗等方面的社会福利,让员工在生活中少费一些精力,在工作中多投入一些精力,为企业多创造效益。

  在省政协青联、教育界别的会场上,省政协委员也就人才培养各抒己见。

省政协委员,香港亚洲木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朱威澔省政协委员,香港亚洲木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朱威澔

  “我们也可以在安徽打造一些高等学府,让很多优秀的人才,国际和国内精英的企业家、商界和政治领袖前往入读。”省政协委员朱威澔建议从教育入手,通过与国内外院校合作,让安徽当地乃至邻近省份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既提升安徽的知名度,又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举多得。

  省政协委员汪小飞则提议“以奖促干”,通过增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种类和参赛规模,扩大表彰奖励的范围和力度,形成吸引、培养、使用、稳定职业技能人才的良性机制,让“蓝领”成为令人羡慕的“金领”。(记者 史睿雯 苏艺 杨琦 陈成)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