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如何更好地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及时布局5G、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完善成果转化体系。。。。。。今年安徽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张立野: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具有知识密集、投入高、附加价值高、增长速度快、技术进步快等特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合肥市高企总体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2018年总量达到2110户,净增444户,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2019年预计达到2510户。”省人大代表张立野认为,与先发城市相比,合肥不论是政策力度、精准度,还是服务广度和深度,都存在较大差距。

  “2018年杭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41户,南京新增1268户,武汉新增709户,合肥市与先发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张立野介绍。他认为安徽存在培育认定梯队不够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升反降、高效服务机制未形成、申报培育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容错机制未建立的问题。

  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张立野建议从七方面下手。通过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获取省级相关部门鼎力支持,建立高企全链条培育梯次数据库,健全高企联合培育机制,实施高企加速成长行动,强化培育和引导服务,建立健全专业化队伍,让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孙丽莎:以人才聚集推动科技创新

  目前,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各市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省人大代表孙丽莎认为,创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皖北县域及部分市创新基础条件尤其薄弱,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等资源相对缺乏。

  通过走访调研,孙丽莎发现,驻皖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员工资和退休生活补贴是按属地标准执行。皖北地区工资较低,导致驻皖北的国家、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工资待遇较低,直接导致了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支撑皖北科技发展,省科技厅在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应用研发项目中设置了皖北专项,每个行政县区1个名额,但设置了一些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皖北各区申报的积极。

  对此,孙丽莎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建议省政府统一驻地方国家、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工资和退休生活补贴标准,按省直机关标准执行,以利于人才向皖北地区流动;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皖北专项名额由市统筹,并取消相关限制;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创等新资源配置评审中,对皖北各县给予一定倾斜。

  高小平:推动5G科技创新抢占产业风口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颠覆式变革,5G已成为各地培育发展新动能、抢占竞争主导权的战略重点。去年10月,安徽电信、移动、联通启动5G商用,安徽正式迈入5G时代。”省人大代表高小平表示,伴随着5G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出问题涌现并亟待解决,如顶层设计亟需加强、产业基础相对较弱、行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等。

  高小平建议,安徽务必及时跟进,尽快编制5G发展规划,明确5G网络建设投入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相关产业基础配套建设,统筹布局5G应用场景,尽快形成发展合力和产业集聚优势。

  同时,要抢占产业风口,支持技术创新,探索整合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资源,组建5G联合创新中心、产业联盟等,在测试系统、网络架构、射频芯片和模组等5G关键技术上开展联合创新。并做大补强5G产业链,在芯片开发生产、设备制造、集成应用等领域培育5G骨干企业。

  此外,高小平建议推进5G技术在公共领域的覆盖,并发挥政府示范引领作用,深化5G在城市治理和政府管理上的应用。

  王成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完善成果转化体系

  “据初步统计,去年1至10月,淮南市申请专利总量4868件,其中发明专利1974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件,居全省第10位。”省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教授王成军介绍。经对淮南市申请、受理的专利以及对成果的转化、孵化和利用进行分析,发现淮南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在调研中,王成军发现,技术及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善于技术改造、专利申请,但却不善于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离不开优质科技成果服务机构的助力,而安徽省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建设相对落后。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成果转化服务由自然科学下设成果与知识产权岗的一名工作人员兼职管理,并未专设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部门或机构,更没有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因此王成军建议,应当出台支持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共工作,对从事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等取得的业绩,可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

  王成军还建议,完善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工作人员及对发明创造做出突出贡献的发明人员的奖励制度,鼓励在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瞄准产业需求,通过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开展针对性的联合技术攻关,实现科技成果真正落地。

  杨金龙:对科技人才要“引得进” 更要“留得住”

  “安徽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但是这些人才能留在安徽的并不多,很多人都去了更发达的地区。另一方面,安徽从外省引进人才,但要想留住人才,还有不少工作要做。”省人大代表、中科大副校长杨金龙说。他认为科技竞争的关键还是靠人才,没有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我去浙江省考察过,不少地区的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有明确目标,要引进多少人才。”杨金龙表示。

  杨金龙认为,人才能不能留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政府制定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能否落地。“在引进的时候肯定许诺了很多优惠条件,但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到位,还有待加强。因此安徽想要在科技创新发展这方面有所发展,要重视留住人才的问题。”他建议。(记者 徐慧冬 汪乔 王佳 史睿雯 苏艺 李旭)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