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创走廊将我省合肥、芜湖、宣城纳入其中。三市主动对接、全面融入,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统筹工作机制不健全,跨行政区划协调难度大。目前,G60科创走廊的九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并不具有强制性,合芜宣仍是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机制,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三市政务服务平台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在打造实体化科技合作平台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难以形成财税跨区域转移支付和统筹平衡。

  二、地区间创新资源差异较大,人才虹吸效应明显。三市目前在经济实力、科研投入等方面差距较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大市场、科技专家库等创新资源均未建立完成,较大的创新资源差异不利于区域内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随着长三角交通的便利化,部分城市开展抢人大战,导致我省人才流失严重,三市均面临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窘境,缺乏领军人才、核心人才。

  三、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协同创新机制和载体匮乏。三市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通道还不够畅通,缺乏成熟、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大多存在熟化度、工程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企业顾虑转化风险和转化周期,不敢冒险吸纳成果进行转化。三市与其他成员城市之间虽有一定的产学研合作,但多是市场自发行为,政府未能起到引导作用,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可行性的协同创新机制、让企业有实得感的配套支持政策及具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规划,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动由国家科技部牵头,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在省级层面规划G60科创走廊合芜宣段建设政策,明确构建以共享互通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破除行政壁垒和利益格局,促使三市协同发展、利益共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二、分类施策,开展精准对接。合肥重点与沪苏浙等地联合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加强科技金融支持,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芜湖着重与大院大所建立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和长效的人才交流机制,开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通用航空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宣城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培育引进和现有产业升级,开展科创飞地建设,推动苏州工业园、清华启迪等到宣城进行园区运营和开发。

  三、多点联动,落实具体抓手。优化科创云平台功能,同时在线下建立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推动在示范基地内开展长三角跨区域科技成果拍卖和企业技术难题招标。与G60科创走廊其他平台联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孵化、产业联盟统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承接的生态体系。支持科创飞地建设,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在科技创新券、研发补助、税收加计扣除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多措并举,破解人才难题。加强合芜宣三市与长三角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精准推动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建立技术经纪人联络机制,定期举办九城市技术经理人业务培训和交流会,提升各城市科技中介服务水平;组织九城市人才定期赴异地园区、高校挂职,促进专业人才的沟通交流。

  五、完善设施,强化公共服务。支持G60科创走廊合芜宣段深化“一网通办”试点工作,依托三市已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实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支撑功能落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完善合芜宣段高铁网络及各市内部交通网络,提升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加大投入,在三市布局优质医疗、文体、科教、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统一的股权交易及质押平台;支持合芜宣率先推动交通物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

  (郑永飞 界 别:民 盟; 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导 )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