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2018年开始实施生产能力每天20万吨的城南地表水厂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具备调试条件,2020年6月,与调蓄水库同步投入使用。

  城南地表水厂以引江济淮入亳地表水作为水源,作为“引江济淮、引淮济亳”工程的一部分,于2017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项目包括厂区建设、取水泵站建设、配水管网建设、配电建设等,总投资约4.6亿,设计日供水量20万吨,总工期720天。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城南水厂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工艺管道完成75%,设备安装36%,正在加快进行设备安装,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80%。取水泵站主管网铺设完成87%,顶管井完成39%,设备正在采购中,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65%。计划2019年底完成设备安装,具备调试条件,2020年6月底前,与调蓄水库同步投入使用。

  城南地表水厂建成投产后,我市城市供水水源将从地下水逐步调整为地表水。困扰我市多年的城市供水能力不足、水压低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水质状况也将得到改善。

  用气更安全更智能

  在供气方面,我市将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硬件安全性能,让用气更安全更智能。

  我市积极推广“智能钢瓶”。“智能钢瓶”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液化石油气钢瓶上的一种新型钢瓶,具有可追溯性、高安全性和高便捷性等优点。

  据悉,市城市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亳州市液化石油气钢瓶置换的通告》,鼓励液化石油气用户通过钢瓶置换,更换智能钢瓶,提高使用环节安全保障,消除我市液化石油气市场存在的使用超期未检或报废钢瓶以及大罐倒小罐等事故隐患。

  我市还加快推进“智慧燃气管网建设”。通过在燃气管道等设施安装传感器和组建计算机管理平台系统,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下燃气管网管理工作中,可以直观地展示地下管线的空间层次和位置,以仿真方式形象展现管线的埋深、材质、形状、走向、连通关系和周边环境,极大地提高管网的管理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亳州新奥燃气正在大力推进智慧燃气管网系统建设,已完成系统录入300多公里,市政中压管网录入率达到80%以上。计划年底前市政中压管网录入率达到100%,并逐步开展庭院管道及调压设备的数据采集、录入。

  疏通“毛细血管”不“看海”

  我市自2017年开始实施老城区主干道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防止“城市看海”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市区已经完成光明路、药王大道、文帝路、和平路东段、人民东路、文帝西路、交通路、希夷大道、芍花路、古泉路、新华北路、汤王大道、三曹路、薛阁路、利辛路、魏武大道、药都大道、建安路、和平路、新华南路、州后街、涡阳路、新兴路等20余条道路的雨污分流改造。

  同时,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我市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亳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持续推进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同时确定了7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4项涉及雨水管网问题,一是开展排水管网排查和定期检测工作,二是全面推进城镇排水管网改造,三是健全管网建设质量管控机制,四是健全排水管理长效机制。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把主干道雨污分流改造比作主动脉,支路、小街为毛细血管。下一步,结合市城市管理局牵头的亳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和市住建局牵头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我市在今后的几年内将大力实施老旧小区和支路、小街巷雨污分流改造,并对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及破旧管网进行修复改造,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区的排水体系,最终彻底解决城市积水问题。 (记者 武景 文/图)

  来源:亳州晚报

  (责任编辑 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