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是不是陈瑶女士本人?很抱歉由于我们的疏忽,您的资料被我们列入了天猫代理商联盟。从今天开始,银联公司会从您的账户里每月直接扣款800元,但您在我们天猫商城购物可以有7-9折的优惠。”

  12月10日下午,一位陌生男子用特殊码“37185816197”给淮河晨刊记者陈瑶打来电话,虽然觉得这应该是诈骗电话,但“职业病”和好奇心使然,记者并没有挂断电话,而是和对方开始“畅聊”。未想到,通话2分多钟后,电话就自动断开了。紧接着记者的手机就接到了公安部门的短信和电话提醒。

  “你已被列入天猫商城代理商”

  12月10日下午两点多钟,一个异常号码打通了记者(对方只知道记者是一名普通消费者,显然不知道记者的职业)的手机,对方自称是天猫商城的客服人员,说因为实习生的疏忽,记者的资料被误传入天猫商城的代理商联盟中,按照规定进入这个联盟可以持有一张天猫商城的VIP卡,享受购物折扣的同时,每个月也要被自动扣款800元。“客服”称这通电话的目的一是道歉,二是想询问记者,是否愿意保留此项服务。记者当即表示要拒绝这项服务,请对方取消扣款。

  但对方表示,这项扣款业务是由银联公司进行的,记者名下所有储蓄卡、信用卡只要卡内余额或者信用额度在800元以上,就都在直接扣款范围。需要记者向银行工作人员授权,然后进行取消。“我们领导今天特意向多家银行申请了一个绿色通道,专门为你们这一批客户办理取消业务,我会把您的号码转接到银行端口,你可以直接向银行授权。”

  开辟“绿色通道”,“办业务”却弯弯绕绕

  这位“客服”为记者进行了转接,电话中几段自动语音播放后,很快就被一名“银行员工”接听。对方称是某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大概介绍了办理这项取消业务的流程后,询问记者有哪些银行卡的卡内余额超过800元、有哪些信用卡额度是多少?并且要明确报出资金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记者以没有下载手机银行,无法立刻查到具体金额,就随口乱报了几张卡以及卡内余额。

  可能是为了增加可信度,对方接下来开始绕弯子,并没有直接让记者操作银行卡,而是先让记者打开支付宝,这么做的理由是,这笔业务的回执单要通过支付宝发送给记者。对方让记者在支付宝中点击转账功能,但在转账姓名栏却输入了记者自己的名字,卡号栏输入记者的手机号,转账金额为0.1元,完全不按要求的操作,这笔转账当然没有成功。但对方却说,这样就可以了,信息已经传输到了银联公司。

  银行卡号被拆成两段验证码,“转账”是要唤醒“工作人员”

  记者已经预感到要进入核心环节。接下来,这名银行工作人员果然让记者用纸和笔记下特别重要的两项信息,“请记下‘何鹏’这个名字,这是银联中心后台数据库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个动态的输入码2090017076073。”说完这两项信息后,对方和记者反复确认后告诉记者,一定不能输错,机会只有一次。对方很正式地告诉记者,因为银联对这项业务的要求很严格,记者必须严格按照他的引导进行操作,不能有误。一旦操作失误,银联就会关闭端口,要办理这项取消扣款的业务就很难了。

  对方询问记者是否有下载银行的APP在手机中,记者表示没有,对方又说那么可以下载一个“云闪付”APP,通过这个软件和银联公司的端口进行连接。

  几分钟后,当记者表示下载并注册完毕后,对方说只要点开“转账”功能,接着点开“转账到银行卡”就可以。“现在有一个动态验证码刚生成,621226,你把这个验证码和刚才给你的输入码合在一起输入卡号栏,姓名就输入‘何鹏’,金额只要输入5元,然后就可以在线唤醒银联工作人员何鹏。”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这位“工作人员”让记者依次输入的“验证码”和“输入码”,其实正好是一个“62”开头19位银行储蓄卡卡号,而“何鹏”就是这张卡的用户名。只要记者按照这个操作不是“唤醒”银联的工作人员,而是向对方账户中转账。

  一旦这笔转账完成,诈骗人员后续一定还会有其他的招数在等待记者。看清了对方的操作套路后,记者就此打住挂断了电话、拉黑了对方。

  诈骗电话多次信号中断,警方多次致电提醒

  在和诈骗分子交涉的近一个小时时间里,记者与对方的通话被掐断过7次。

  在第一个诈骗电话通话2分钟后,信号即被掐断。另一个号码立刻跳了出来。“您好,我是蚌埠公安局的,您刚才接听的可能是诈骗电话,请不要轻信。如果您的财产受到侵害,请及时联系公安机关……”这次的来电显示是蚌埠本地的一个普通的手机号码,记者听到了以上这段人工语音提示,事后证明这是公安在提醒市民不要落入电话诈骗的圈套。这名公安民警在电话里还特意强调,已经向记者的手机发送了短信提醒,根据监测到的情况看,刚才和记者通话的是一个诈骗电话,请记者不要再接听或者直接拉黑这个诈骗号码。

  但之后,诈骗分子的号码不断变化,执着地拨打了记者的手机号,每一次的来电号码显示的地区都不同,拉脱维亚、立陶宛、意大利、芬兰、古巴……为了了解诈骗手段,记者每一次都进行了接听。每接听一次,记者就会同步接到一条公安部门发来的提醒短信,大约1-2分钟的短暂通话后,通话信号就会断开。紧接着蚌埠市公安部门的提醒电话就会拨打到记者的手机上来。

  对方反复提醒:“近期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等技术,冒充电信、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进行诈骗,一旦接到类似的电话,千万不要相信,更不要进行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我们发现你还在和诈骗分子通话,不要好奇,赶紧挂断电话。”……

  在记者与诈骗分子进行的7次通话过程中,警方发来了7次短信提醒,其间还有3次人工电话提醒。(记者 陈瑶)

  来源:蚌埠新闻网

  (责任编辑 王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