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安徽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名单》,太和清音、临泉杂技成功入选。

  太和清音起源于元末明初,迄今近700年历史,以清丽高雅、端庄味永见长,于2006年12月成功申报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太和清音拥有省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各2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位,太和县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太和清音传承传习队伍。2013年以来,省市县财政共投入近400万元支持太和清音发展,重点打造了占地500平方米的太和清音传承基地和占地1200平方米的太和县文化馆太和清音传习所;组建太和清音曲艺艺术团,传承和推广太和清音具有代表性的64支曲牌,同时实施太和清音曲谱整理工程,成功复排曲目12个,新创曲目20多个。太和清音曲目《追舟》《秋江》《让座》《女儿情》等,先后参加了安徽省稀有剧种(戏曲声腔)汇演、安徽省第八届曲艺“牡丹奖”金奖展演、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展演、长三角优秀曲目展演等。

  临泉杂技诞生于西周,盛行于汉代,在明朝时期就有了影响深远的杂技班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临泉杂技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民间杂技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纷纷到全国各地巡演。目前,临泉县拥有杂技团队近900家,杂技演员2万多人。2005年,临泉杂技魔术马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临泉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

  来自: 阜阳日报

  (责任编辑 杨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