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3日,“网聚美好安徽见证五大发展”采访团北线记者深入淮北,探秘这座因煤而兴的“乌金”城市华丽转身成为“绿金”城市的蝶变之路。

  近年来,产业集聚在淮北、产业升级在淮北、生态美景在淮北的喜人局面正逐步形成,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展现在全国媒体记者眼前,赢得了他们的一致点赞。

  点赞淮北之“红”

  红色文化是历史、是记忆、是传统,是新中国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作为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的淮北市,正是一个充满革命故事的“红色之城”,其临涣文昌宫、双堆集烈士陵园、小李庄皆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采访团一行来到濉溪县临涣镇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重温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战役之后,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对国民党徐州集团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大规模歼灭战。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濉溪县临涣镇文昌街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看到老一代革命家作战时用过的旧家具一件一件地展现在眼前,仿佛穿越历史,重新回到淮海战役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浙江发布记者杨彧嘉在听说淮北的“小推车”精神之后感慨良多:“在这里我们不光接受了红色教育,还被当年淮北人民的质朴热情所打动。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而这一点,在淮北大地上表现得似乎更为突出。当时为了及时把粮面、军衣、军鞋等物资送到前方,淮北人民群众就用手推小车和人力背运。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据统计,淮海战役期间,淮北地区共支援粮食近1700万斤,柴草3800多万斤,军鞋33.64万双,大车2.4万辆,土布3.2万尺,牲畜6.48万头;组织担架1.8万副,支前群众40余万人。淮海战役中不断涌现的人民群众的支前场面,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为在新时代发扬和传承好“小推车”精神,淮北市启动了淮海战役支前与“小推车”精神课题研究。课题组将广泛搜集淮海战役期间淮北地区本地及周边苏鲁豫皖相关市县有关支前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画册、电报、文件、书信、回忆录和有价值的实物资料等。

  点赞淮北之“黑”

  黑色是煤炭的颜色。淮北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全国闻名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09年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建市60年来,淮北市累计生产原煤10亿吨,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这座资源逐渐枯竭,濒临“矿竭城衰”的边缘。

  现在“黑色”已经不再是淮北所依靠的底色,当地转换思维把煤炭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向产业链的横向纵向延伸,做出各种各样的碳基新材料,

  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是淮北从“立足煤、延伸煤”到“超越煤”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主战场。

  采访团记者们看到,在基地,“黑笨粗”的原煤“摇身一变”,成了“高大上”化工产品的原材料——焦油、甲醇、炭黑、甲苯。做深做精煤炭深加工文章,基地已经初步形成煤—焦—电—化—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与此同时,近年来,淮北精心培育“四基一高一大”,即铝基、碳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拥有陶铝新材料、金龙电子等多个全国乃至世界领先企业。

  在多方努力下,如今淮北市的非煤产业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增加值占比超七成。

  中国江苏网记者芦艳就点赞了淮北的转型发展超前意识。“就拿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的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来说,在政府的统筹帮助下,利用煤矸石、煤泥和混煤发电、供热,变废为宝,这在全国都值得借鉴学习。希望淮北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煤矿新产品,走出更广的发展之路。“

  点赞淮北之“绿”

  绿色无疑是现今淮北最亮眼的色彩。这里山清水秀充满灵气的生态环境,已经颠覆了人们对煤炭城市“灰蒙蒙”的印象。近年来来,淮北市做活“山、水、绿”的文章,加快生态建设,塑造清雅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得到不断提升,这座煤炭乌金城市已经蝶变为生态绿金美城。

  秋初的南湖之畔,杨柳依依,树影婆娑。采访团从南湖公园西北门,沿着健身步道往东前行。步行约20分钟,在健身步道3600米“乌金寻脉”景观处,可以看见一座石碑立在步道一旁,上面刻着“淮北煤田第一钻”及详细介绍。

  随着煤炭资源不断被开采,淮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采煤沉陷区,“淮北煤田第一钻”所在的沃野也变成了其中之一。

  南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经过规划改造后,“淮北煤田第一钻”所在的采煤沉陷区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南湖公园,变为淮北的“掌上明珠”。

  采访团记者们看到,波光粼粼的南湖,宛如一块无暇翡翠,绿树碧水之间,清新空气令人心情舒畅,清水潺潺,候鸟翩翩,周末和傍晚如潮的人海,将这里的宜居宜游诠释得淋漓尽致,不少市民携家带口徒步享受这一份自在与惬意。

  “采煤沉陷区变身为如此美丽的公园着实让我惊叹!”中国青年网记者郭文静说,她是第一次来淮北,对于淮北的印象就是处处皆绿,完全不像煤炭城市。“行走在淮北,移步皆是景,人们尽情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共同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非常幸福美好。”(记者 汪乔 史睿雯 陈群 袁江凯)

  (责任编辑 田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