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凌晨4点,如往常一样,合肥一个普通居民小区的家亮起了灯,一个一米左右的“袖珍人”从床上起身,她悄悄地洗漱,静静地走到门外“挪动”着三轮车,她的目的就是前往商场批发气球,回来与丈夫一起卖。由于身高的限制,她几乎只能站着骑行,完成往返近两小时的路程。她叫彭霞,一位在合肥市大街小巷奔走了近10年、手拿气球的“袖珍人”。

  如今43岁的她和患有脑瘫的丈夫依然以卖气球为生,本就艰辛的生活,这对夫妻却将辛苦攒下的积蓄捐给了5名学生、几位老人和灾区同胞,累计捐款近万元。

  被人熟知的卖气球夫妻

  夫妻开车卖气球

  “这是您要的气球,我来帮您拴在手上,别飞走了。” 8月16日下午,合肥南七街道金寨路,彭霞每卖出一个气球,她都会热心地将气球拴在孩子的手腕上,自己手上缠着的一根根拴着气球的白线,丝毫没有影响她拴绳的速度。

  每天四点起床,已经成了彭霞的习惯,因为骑车去气球批发地需要1个小时,给气球充气需要1个小时,返程也要1个小时。炎热的夏季,彭霞每天身上穿的衣服不知要汗湿多少次,经年累月地出现在街头,“袖珍”的彭霞早已为周围人所熟知。

  彭霞是因为母亲当时怀她时吃错药,造成的先天性残疾,身高问题令曾经的她非常自卑,不愿意跟人多交流。2000年,彭霞嫁给了患有脑瘫的丈夫傅大哥。为了维持生计,两人婚后开了一家“爱心商店”。丈夫经常传授她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彭霞渐渐地从自卑中走了出来。2010年,夫妻两人又转行卖起了气球,夫妻俩常常一卖就是一天,这一坚持就是近十年。

  11年爱心捐款累计近万元

  彭霞在卖气球也是在献爱心

  彭霞在卖气球也是在献爱心

  2008汶川地震时,彭霞和丈夫商议后,两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捐款,往街头募捐箱里塞进了500元。夫妻俩每个月卖气球的收益只有2000元左右,除了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孩子学费外,剩余的大部分都被夫妻俩捐出去了。第一次接触捐款后,两人又资助了两名贫困大学生,一人500元,一人1000元。除了大学生,彭霞还资助了舒城的三位贫困小学生,每人500元。“500元、1000元……一个气球一个气球赚来的虽是血汗钱,但我们要让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彭霞夫妻俩除了捐款,平时她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彭霞是合肥市庐阳区双岗助残队的成员之一,今年8月1日,她和队员们一起走上合肥街头,为环卫工、城管等一线工作者送去爱心。“我很佩服彭大姐,她原本应该是社会帮扶的对象,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大家,来传递爱心很不容易。”该助残队的一队员讲道。

  帮助别人幸福自己

  小朋友接下气球

  彭霞夫妻俩在爱心公益的道路上走了十余年,这十余年间她们省吃俭用,把积攒下来的钱用来帮助一些困难的人,累计捐款近万元。同时,她们也收到了不少好心人的捐助,但是被她全部退回了,她觉得应该把这些钱用来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首先感谢那些好心人对我的捐助,但是我想让他们去帮助社会上一些更困难的人,这钱我就没收。但是有时候卖气球,有些好心人知道我的事迹后,他们会多给钱让我去帮助其他人”。

  “我觉得我非常幸福,有这么多人爱我、关心我,还有我的儿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彭霞提起儿子总是满脸的笑容,儿子在她眼里懂事勤奋。今年又以560多分考入安徽理工大学,这对于夫妻俩来说,是最大的欣慰。(记者 吴洋 实习生 曹佳文)

  (责任编辑 田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