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烟头、饮料瓶……日常生活产生的废品,通过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而且还能获得“奖品”。“正常每天纸张板之类的都在百把斤左右。”7月22日,长丰县吴山镇涂郢社区民兵营长郑利贤说。

  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长丰县从先行试点到示范推广,垃圾分类经历了从“无意识”到“自觉分”的转变,并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22日上午10点,吴山镇涂郢社区居民丁大姐,带着几天攒下的纸板,来到了社区的垃圾分类点,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称重。在这里,她可以用这些纸板换一些生活用品。“以前垃圾都扔掉了,现在往村委会送,换点酱油、醋、盐,这样很实惠。”

  为了鼓励村民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长丰县创新开展“垃圾兑换超市”,各村居制定详细垃圾兑换制度。“每个行政村建立垃圾分类亭一个、设立一名倡导员,全镇投入40辆垃圾分类电瓶车。”吴山镇城管分局副局长郑相军说,一年多来,废物利用达到60吨以上。

  在庄墓镇枣林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摆放着统一发放的、带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分类投放垃圾已经成为习惯。“现在垃圾都分开了,菜叶放一个桶,矿泉水瓶放一个桶。”指着门前不远处的垃圾桶,枣林村村民李树美说。

  农村地区由于种植农作物,过去用完的药瓶和药袋,大家都是随手一丢。如今有了垃圾兑换超市后,像这些药瓶和药袋又成了义井乡红桥村村民眼里的“香饽饽”。“有了分类垃圾桶,让废品‘各进各家’,这样既环保又实惠。”红桥村村民孟庆双说。

  长丰县城管局副局长姚海泉介绍,通过垃圾兑换超市形式,鼓励大家把一些可回收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分开处理,同时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此外,各乡镇村居通过建立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转运车辆、投放分类垃圾桶,增派环卫保洁人员,实现分类垃圾从源头到终端处置环节全程不落地。

  目前,长丰县已有13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其中7个乡镇实现了全域化;全县已建成82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村,290个垃圾兑换超市,428个生活垃圾分类中转亭。(杜刚 蔡蕊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永)

  (责任编辑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