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民刘鹏今年42岁,他与妻子、儿子和母亲一起住在华润澜溪镇小区。这个暑假,刘鹏上小学的儿子参与了一次垃圾分类活动,回家也要求家里进行垃圾分类。刘鹏开始关注生活垃圾这件“小事”。

  7月18日晚上丢垃圾前,刘鹏称了下家里的四袋垃圾,重达9斤。“我们家用50*60cm规格的垃圾袋,每天大概会丢掉四五袋垃圾,如果不是称了下,我也没想到会这么重。”

  “应该很多家庭和我们家都一样,厨房、客厅、卫生间各放一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初步做到了分类。”刘鹏告诉记者:“但是多数时候也存在混装的情况,比如在客厅吃水果、择菜,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便混合在一起了。”至于一些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瓶、纸壳等物,刘鹏的母亲习惯打包,隔段时间便送到废品收购站。

临滨苑小区,志愿者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常识临滨苑小区,志愿者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常识

  为了配合儿子,刘鹏一家开始了细致的垃圾分类生活,然而很快发现这么做是徒劳的。“我们小区很早就有分类的垃圾桶,桶上有每种垃圾的标识。不过很少有人分类丢垃圾,基本都是那个桶空着丢哪儿。所以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垃圾分类,没有意义。”

  刘鹏所说的情况在合肥普遍存在,即使是一些试点小区,垃圾分类依然做得不到位。7月25日下午,记者在垃圾试点小区临滨苑看到,小区的“可回收垃圾”桶里堆满了西瓜皮,“其他垃圾”桶内则堆积着牛奶箱等物。记者碰到一位居民前来倒垃圾,她手中的垃圾袋里,也是各类生活垃圾混装,随意扔进一个垃圾桶内。

  除了居住场所以外,人们在办公场所、公共场所都在不停制造生活垃圾。刘鹏在明珠广场一处写字楼上班,中午大家经常点外卖,会剩一些饭,但往往同餐盒一起随便丢到附近垃圾桶中。

  目前,合肥的大部分公共场所、道路两旁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记者连日来在多家商场、公园、街道的垃圾桶附近看到,很少有人丢垃圾之前会看一下桶上的标识,大都是随意扔进去。

垃圾收运依然存在混装现象垃圾收运依然存在混装现象

  由于源头分类没做好,目前合肥许多地方垃圾收运也是采取“一锅端”的形式。7月17日晚上9点半,记者在龙河路、肥西路附近的居民区附近看到,环卫工将不同分类标识的垃圾桶的内容物全都倒进了一辆垃圾收运车中。

  相比较之下,目前合肥餐厨垃圾的分类是做得最好的。7月17日傍晚,记者在万象新天的餐饮街看到,这里的小吃店、水果店等都统一配备了绿色的餐厨垃圾桶,商户告诉记者,每天会有专门收运餐厨垃圾的闷罐车定时收运,运送到专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不过在附近安医附院门口的餐饮街,记者注意到,依然有商户将餐厨垃圾倒进下水道和非餐厨垃圾桶内。

  记者从合肥市城管局获悉,目前合肥市已经对“大饭店、大食堂、大排档”等集中餐厨垃圾产生场所实现了全收运。下一步,各类小饭店、小食堂在内的餐饮单位纳入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并根据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进程,逐步将居民社区内餐厨垃圾纳入收运体系。

  合肥是住建部首批46个垃圾试点城市之一,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只有源头做好了分类,后续的分类工作才可以继续进行。尽管现阶段合肥垃圾分类工作还有诸多不足,但我们也看到,许多人和许多部门都在努力。这个夏天,很多的志愿者、公益部门走进小区,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常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目前,合肥市城管局目前已经在206个社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下一步,这项工作将由点及面,逐步扩大范围。(记者 杨琦 聂静洁 陈成)

  (责任编辑 田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