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中向好,全市未发生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了有力维护。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个目标,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市场主体责任为核心,以过程管控为主线,依法全程监管,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市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大蔬菜水果标准园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蔬菜标准园77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27个、市级34个;水果标准园22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8个;已建成畜禽养殖标准化养殖场385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23家、市级示范场351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98个,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94个。同时加快农业“三品一标”发展。加强认证指导,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行全程质量控制。目前,全市认证农产品总数达532个,认证总数位居全省前列。“毫菊”“毫丹皮”被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我市还不断加强过程监管,提高全程追溯能力。近年来,我市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引导,组织开展春、秋季农资打假保春耕等行动,建立了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制购买、农药科学使用指导等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091人次,执法车辆2400余台次,共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和门店3425个次,整顿市场768个次,印发宣传资料5.67万份,立案查处10起,查处假劣农资2616公斤,挽回经济损失约83万元。

  另据统计,2017年至今,我市已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20个,其中谯城区8个,涡阳蒙城利辛各4个,覆盖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主体。通过积极推行农产品追溯,示范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应用农产品追溯设施,提升了经营主体的农产品安全意识。2019年,我市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湖工程民生工程,率先将农业“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实施追溯,实现农产品“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目前已通过55家农业“三品一标”认证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

  推进全程智慧监管方面,2017年,我市投资建设了亳州市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涵盖了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大数据综合应用4个应用系统和多个管理子系统。目前,已有2078名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部检查人员、乡村协管人员纳入平台管理,1833家生产经营主体、262个认证产品纳入平台管理,87个乡镇检测室实现可视化监控,实时上传检测数据168579条。另外,我市还围绕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瘦肉精”、兽用抗菌药及兽药残留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农产品及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2019年以来,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13519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6785家次,查处问题12起,查办案件5起,办结5起,涉案金额0.51万元,责令整改7起。(记者 刘景侠)

来源:亳州晚报

(责任编辑  许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