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减少重复评价;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避免不同类型人才“一把尺子量到底”;推广“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聘制度,营造基层拴心留人环境……我省以“吃螃蟹”的开拓精神和“钉钉子”的攻坚勇气,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以用为本,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审方式,规范评审流程,大力营造人才培育、选拔、评价、使用良好环境,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全省人才活力,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据统计,2018年全省有19648人通过评审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不含高教系列),同比增长3.8%,其中正高级762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由于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申报人员数量大幅度上升,通过的人数也创历史新高,达11302人,占取得高级职称人数的57.5%,有力推动了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在沿用现有职称系列的基础上,我省根据实际,在全国率先增设了工程系列快递专业职称评审,将会计、经济等系列逐步设置到正高级,有效拓展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空间。对专业技术人才较为集中的农业、林业、水利和医疗卫生等基层单位,探索实施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创新做法,建立了倾斜基层一线的人才评价机制。特别对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满3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规定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拓宽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和空间。

  我省着力创新职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职业等领域人才申报评价渠道。在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先行开展医疗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的基础上,对淮北、宿州、阜阳三市下放卫生系列副高职称评审权,对安庆市、宿州市分别下放艺术系列、农业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同时,通过在全省高等学校开展教师系列正高级以下、实践系列副高级以下职称自主评审,在省农科院开展自然科研系列农业科研专业正高级以下职称评审等措施。下一步,我省还将在已设高级评审委员会的省属企业中,适时扩大相关专业的评审面,增设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评审权限。(记者 聂扬飞)

  (责任编辑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