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预付卡消费已经很熟悉了。美发卡、美容卡、健身卡、餐饮卡、洗车卡、儿童游乐卡……这种卡都是“先充值,后消费”,充卡后还能享受各种折扣优惠。消费者为了能省钱,都愿意先付钱再消费。但是预付卡商家“跑路门”事件发生频率相当高。对于预付卡的维权,本报也一直在关注。去年3月27日,本报曾推出了4个整版的《预付卡,为何让你又爱又恨》策划,聚焦了预付卡消费乱象,揭示了维权难点。但是,关于预付卡商家跑路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预付卡消费,其实“卡”住了很多消费者的权益。

  商家跑路时有发生

  去年,芜湖雅琪健身会所突然关门的事件,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会员们进入了漫长的维权期,事到如今,会员预付卡里未用完的钱,还没有拿到。随后,各种商家突然跑路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

  去年年底,万达零距离健身会所突然关门,一些办理了会员卡的市民发现根本无法联系上负责人,退款更是无望,虽然目前部分会员已经将负责人告上法庭,但是何时能拿回损失,谁都不知道。

  去年12月份,市民李女士带着自己充值的神话KTV会员卡去唱歌,可是等到了店门口,她却发现这家店已经人去楼空,卡里剩下的几百块钱也不知道找谁去要。

  今年2月份,后先生去常去的洗车店洗车,预付卡里还剩200多块钱,可是到了店门口,却发现老板跑路了,只留下一张店铺转让的告示。

  消费者在充值的时候,发现其实很多店铺都开在大商场,店铺装修也有档次,但是却突然跑路了。其实,一些看起来设施多、排场大的店铺,实际上场地和设备都是租的,成本并不高。一些商家将店开在大型商场,就是为了增强顾客对公司实力的认可,从而办卡存钱,以便“圈钱”。

  维权之路路漫漫

  其实,很多预付卡持有者在办卡的时候,不少是一时冲动,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健身卡持有者,超过一半的持卡者都表示,除了开始的一个月,后期根本坚持不下来,有限期3年的预付卡,可能大半年都不会去光顾,所以看似“省钱”的预付卡其实让你花费更多。据了解,针对预付卡消费,就有媒体统计过,超过8成以上的预付卡使用者都“踩过坑”。“刷卡不能购买特价商品”、“持卡不可和其他优惠共享”、“规定时间必须用完”、“商家跑路”等等,都“卡”住了不少消费者。因为维权难度大、成本高,很多消费者会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即使一些会员联合起来,将商家告上法庭,但是最终想要挽回损失,却只能一等再等。

  对于频繁出现的预付卡商家跑路事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曾表示,国家法律法规对预付卡性质未定性,存有诸多不明确的地方,这就导致后续处理缺少充足的依据。凡是开理发店、美容店或蛋糕房、健身场所的,都可以对外发行预付卡,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预付卡监管不属于工商部门,12315只接受工商监管职能范围内的投诉咨询等。芜湖市消保委(原芜湖市消协)作为一家团体公益组织,仅具有协调权,没有执法权。预付卡消费一旦“出事”,都是事后维权,店家往往倒闭,店主找不到了,因此协调也很难。

  几年前,商务部就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对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单用途预付卡企业在商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实行资金管存制度。但是,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对于个体户等小型发卡单位的监管措施。商务部门也只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业这三个行业的预付卡发放备案,针对的是注册企业法人。通常备案的一般是一些实力强、信用好的企业,产生纠纷的几率较小,没有备案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预付卡纠纷的“重灾区”,发卡的个体工商户量大、较乱,社会影响很大,但是商务部门对个体工商户没有执法权,所以也不属于他们监管。

  来源:大江晚报

  (责任编辑 杨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