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创新“牛鼻子” 走绿色发展之路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市长雍成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来,池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市长雍成瀚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市长雍成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市长雍成瀚

  据雍成瀚介绍,目前,池州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8家,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各1个,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5%。

  通过做强载体、突出载体,池州市园区平台以战新基地建设为代表,已取得明显成效,省级半导体基地产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已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电子元器件及智慧应用的“芯、屏、器、核”智能终端全生态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近20%。

  池州是国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所在地,绿色发展底蕴浓厚。雍成瀚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下一步,我们将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在具体做法上,池州市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严格把好绿色准入门槛,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雍成瀚表示,池州是一个生态城市,首先有义务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池州也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矿石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在华东地区排名第一。

  “资源这碗‘饭’怎么吃?过去我们也吃,但却是小、散、乱、污,不环保也不经济。按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思路,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六治’,打头的就是铁腕治矿,把172座矿山整合为50座左右,在此基础上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这既是池州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雍成瀚说。

  故此,雍成瀚带来了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的建议。

  雍成瀚认为,国家2016年出台文件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住建部也公布了第一批195个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但他注意到,目前国家层面和各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着眼于推广应用,下达装配式建筑应用指标,在生产基地布局、全产业链企业培育等方面缺乏更高层面的统筹规划,概括起来就是注重抓“需求端”,对“供给端”的政策扶持还不够完善。

  为此,雍成瀚建议,综合考虑规模经济效应、原材料采购成本及运输方式等因素,规划布局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同时,在用地、融资、物流等方面重点支持有专业化规模化企业支撑、具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的地方,打造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基地“升级版”,从供给端助推国家装配式建筑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集成化发展。

  据雍成瀚介绍,目前池州市已经开展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探索,引入了中电建年产7000万吨骨料项目,同时池州还拥有年产1500万吨水泥熟料、300万吨钢铁等资源,加上长江黄金水道,综合各种要素资源,在池州打造超大型建筑产业基地,非常有优势。

  来源:国际商报

  本报记者 许霞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