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后,“最后一批‘80后’跨入而立之年”的声音在网上不绝于耳。如今“80后”甚至“90后”,已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于这些曾经的年轻人来说,人到中年,不止是句调侃,更是真切的生活压力。子女教育自不必说,父母赡养也不能怠慢。眼下,正是地方“两会”时间。近日在上海,就有市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实行高龄父母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

  护理假制度,不是个新鲜事物。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该制度具体是指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给予的假,且不得扣减陪护期间的工资、津贴与奖金等福利。对于陪护假的具体天数,各地从15至20天不等。

  正常来说,一对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需承担赡养4位老人的义务。如今,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长,护理患病老人所需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往往成为独生子女难以承受之重。即便非独生子女,压力也不会小。越来越多30多岁的“年轻人”,以病人家属的身份在各大医院的病房里日夜忙碌着。即便每日已是疲惫不堪,仍要兼顾日常工作以及抚养年幼的孩子。所以,对于护理假这样的制度,不同的家庭实际情况,当事者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孝,德之本也。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儿女尽孝,是对父母的感恩,是对亲情的回应,是对后代的示范。如何陪护好日渐老去的父母,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人生课题。在父母暮年之时,儿女尽孝不止论心,更是论事。当父母卧病在床,身边离不了人,不是说隔三差五探望一下、蜻蜓点水问候几声,就可以自顾自转身离开的。即便通过有偿护理服务,可以让儿女换得一些时间投入到工作和自己小家庭中去,但亲情的牵绊还是会让人无时无刻不会因此分心。

  建立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是现代法治社会对传统孝文化的呼应,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体现出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可以预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话题今后会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这样的制度,也势必会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和实施。希望在这样的制度保障之下,能有更多的儿女,能够亲身忙碌在父母的病榻周围,给予他们人生最后的慰藉。

  来源:大江晚报

  (责任编辑 杨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