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接下来,合肥将继续坚持湖清城美的生态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导向,紧紧围绕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水文章”,留住蓝天白云,着力打造有土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丽合肥。致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阔步走上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繁荣之路。

  合肥已建立市、县(市)区、 乡镇、村居四级河长体系

  4月底的一天,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姚公社区党支部书记俞兵在“走河”时发现,河里竟然有一条很大的鱼在悠然自得地游着。这种景象,俞兵已好些年没看见过了,他立刻拍下照片并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中。这是合肥市过去五年大力度狠抓环境治理收获成果的一个“小片段”,环境治理让市民看得见水清鱼游,呼吸进新鲜空气。

  俞兵既是社区书记,也是一名最基层的“河长”。若干年前,河流与湖泊的交汇处常常出现泾渭分明的景象。尽管水体相连,但河里难以见到活鱼活虾。这个变化源于4年前开始实施的“河长制”。从2013年开始,合肥市包河区借鉴无锡水环境治理经验,全面推行“河长制”,成为我省最早试点“河长制”的地方。

  “走河”已成为全市各级“河长”的常态工作,社区级河长每天“走河”,街道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走河”,区级河长不定期“走河”。“河长”们对河流的污染情况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张邦国表示,合肥市一直在摸清造成水质污染的生活污染、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状况,建立“一水一档”,包括河道基本状况、水质及水环境状况。

  “河长制”已成为合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合肥还建立了新的市、县(市)区、乡镇、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并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力争2017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稳定达标;到2020年,巢湖水质明显改善、氮磷指标稳定下降,主要河流水质消除劣五类。

  环巢湖综合治理四期工程 今年完成初步设计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合肥环巢湖综合治理就是这样,今年将实现二期工程全面完工报审、三期工程全面开工、四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的目标。从2012年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期项目启动,再到如今的三期、四期、五期。大型湖泊治理是一场比耐力、比毅力、比智慧的持久战,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综合治水壮举,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支撑。这五年,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进行,投入已经超过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