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因此安全用药很重要。在近日合肥举行“2017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上,记者采访了安医大一附院药剂科专家,并梳理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指导市民安全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

  有媒体在2016年透露,世界卫生组织曾警告,不合理用药已成当今全球的第四号杀手,调查显示,全球1/3的人死亡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每年约有19.2万人因药害失去生命,死亡率高达7.68%。

  凭感觉用药、随意吃吃停停、迷信贵药……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不少的服药误区。如果吃药的方法不对,就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发挥,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在“2017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上,安医大一附院药剂科专家介绍了多个生活中的用药误区,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1:慢性病用药想停就停

  一些老人不太理解高血压这类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吃药觉得控制住了,以为表观的数据降到了正常值,就可以不吃药了,但不久后又会复发,这可犯了大错。

  专家介绍,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血压患者要密切监控动态血压分布情况,在适当的时候服用合适的药物。如果增加、减少或替换药物后,要在随后的几天内密切监测相关指标,甚至适当地还要增加一些指标检测,如肝肾功能等。

  误区2:小孩吃大人的药,掰开就行

  小孩生病了,家里没有专门的儿童药,把大人的药掰开喂下,相信很多家长都这样做过,其实这是不对的。

  专家建议,大人的药给小孩服用要慎重,有些药品是不适合掰开服用的,如一些肠溶片,掰开服用剂量不准,掰开之后可能会影响疗效,一些成人用药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专家建议使用儿童专用制剂。

  误区3:孕妇忌吃药,生病要硬抗

  许多孕妇在孕期生病了不敢吃药,就去硬抗,其实这是错的。专家表示,孕期用药确实需谨慎,因为药物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或可通过引起母体变化而间接影响胎儿。

  孕期用药首先避免不必要用药,尽量避免在孕早期(12周内)使用药物,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疾病需要时,慎重选择治疗药物,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尽量选择对胎儿危害小的药物,按照最小有效剂量、最短使用疗程使用。

  误区4:降糖药可以减肥

  有些降糖药的确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熟知的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体重,这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算是一种额外的获益,因此,临床上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

  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服用二甲双胍后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服用者会感到肌肉乏力、疲乏等现象,达不到真正健美的目的。

  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通讯员 张薇

  (责任编辑 李冬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