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在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颠覆性创新技术呼之欲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表示,建设科技强国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束缚科技人员施展才华的条条框框。同时,潘建伟透露,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全线贯通,近期将正式开通。

  “京沪干线”已全部贯通

  去年年底,国际首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已全部贯通,将于近期正式开通,结合量子卫星和京沪干线将初步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在量子计算方面,今年年初,中科大首次实现10光子纠缠,再次刷新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项目,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是我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去年10月,为落实中科院与安徽省签署的院省全面创新合作协议,中科院将量子卓越中心更名为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为组建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该研究院将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计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潘建伟表示,正在筹建的中科大高新园区是量子创新研究院的支撑单元,与量子创新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一起,共同构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们将继续瞄准量子科技前沿,以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潘建伟说。

  中国量子通信实用化水平国际领先

  据介绍,传统的通信加密需要使用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密钥,但传输过程若被窃听,可能被破译。量子密钥具有不可克隆的特质,基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如果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遭遇窃听,收发双方就会知道,从而放弃使用不安全的密钥。

  近年来中国在量子领域成果涌现。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已全线贯通。2017年1月,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2017年2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

  潘建伟表示,目前城域光纤量子通信技术已成熟,中国量子通信的实用化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若干量子通信领域的产业化实体,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用。

  “科技工作者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一定要主动担当,不仅搞好基础研究,还要尽可能地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潘建伟说。

  科技创新最终落在人才创新

  “多年来我们在量子信息领域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得益于凝聚了一支协同互补的优秀团队。我们团队中的许多年轻人才在加入我们团队之前,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多个国际一流实验室,之所以愿意放弃国外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内因是中国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外因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形成的巨大吸引力和凝聚力。”潘建伟表示,科技创新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人才的创新实践之中。

  潘建伟说,建设科技强国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束缚科技人员施展才华的条条框框,把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我们科技工作者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榜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当中。”潘建伟说。 □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记者黎静谷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