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宣城讯 在泾县泾川镇潘石村毛山组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汉,他叫裴世清,系潘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陈美玲因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由最初的行动不便发展成行走困难,直至长年坐在轮椅上。由于两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且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因此陈美玲的吃喝拉撒全靠老伴裴世清打理,而且这一照顾就达30多年,他用30多年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谱写了一曲人间最美结发情。

  妻子不幸患病,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担

  通过走访裴世清,得知裴老一共育有两个儿子,1983年冬季,陈美玲生产大儿子后,整日整夜地大汗淋漓,完全超出了一个正常生产妇女的出汗量,因为当时家境贫困,没有及时到医院一查究竟。1987年7月,陈美玲在生下第二儿子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渐渐出现了身体多个关节疼痛的状况,经医生诊断为类风湿病,并被告知此病系免疫性系统疾病,无法根治。加之当时的农村医疗条件又很差,妻子的病情一天天恶化,手指开始慢慢地出现畸形,随后肘关节、髋关节等相继萎缩脱落,双手已萎缩成婴儿般小手,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走访中我们发现,陈美玲腿关节处一个很大疮面的伤口,已20多年了,至今没有愈合,这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类风湿病的可怕。

  面对妻子的突发疾病和家中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裴世清咬咬牙,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能让孩子们读书,裴世清起早贪黑的干活。但他又不能走远,因为一日三餐,他还要给妻子喂饭和清理大小便。他说,那时候没什么收入,只能隔三差五地用自行车拉几十斤米到县城去卖,卖米的钱用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和供养两个儿子念书。

  久病床前有贤夫,久侍妻儿成良医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在裴世清身上则逆转为“久病床前有贤夫”。几十年来,他除了每天照顾好妻子,还要完成将妻子从床上挪到轮椅上、翻身、喂饭等“规定动作”,每天重复进行十几次。裴世清告诉我们,这些“规定动作”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侍候的就是夏天每天都要洗澡。他首先要摆放好两条长板凳,长板凳下放置一大澡盆温水,然后,把妻子抱到板凳上,自己则半蹲着,一只手扶紧妻子,一只手下用浸满温水的毛巾一把一把地帮着妻子擦拭身体的每个部位。稍有不甚,妻子则会跌落到地上,造成二次伤害,因

  此,每次帮妻子洗完一个澡往往需要1个多小时,每每都是大汗淋漓。

  此外,还要安排好两个儿子的生活起居,同时还要做好妻子的心理辅导。由于妻子长年卧床,无法行走,心理上时不时地出现情绪波动,他总是软言细语地开导她,变着法子逗她开心,直到她露出开心的笑容。陈美玲欣慰地告诉我们,看着老伴这么多年来悉心照顾一家老小,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自己也没有理由再增添他的心理负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心态也平和了。长期以来,照顾妻子的点点滴滴,对于她身体上出现的一些小毛病、小状况,他都会凭经验准确判断出她哪里出了问题,并对症实施相应的调理措施,而且每每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陈美玲喃喃地说道:“老裴现在既是我的保姆,又是我的保健医生,有他在身边我就觉得踏实,若没有他的悉心照料,我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被识别为贫困户,但不甘当贫困户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初,老伴又患上急性肾结石并引发尿路感染,裴世清带着老伴又住进了省中医院,而且一住就是几个月,且住院总费用就达8万多元。针对裴世清家的遭遇和实际状况,此前,就由镇民政办和潘石村两委牵头将其纳入低保户,村两委积极帮助该户为其开展大病医疗报销及大病救助,同时为陈美玲申请了残疾补贴和残疾护理补贴,并于2017年将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351.180”健康扶贫政策,切实缓解了该户的就医压力。

  近几年,妻子的腰和背也出现了明显退化,裴世清每天都要给老伴按摩,这样有助于恢复。此外,只要不下雨,他都会坚持把老伴推出来晒晒太阳,即使在下雨天,他依然会把老伴抱到轮椅上,在家里来回转悠,给老伴活动活动身子。并根据老伴所需的舒适度,用泡沫自制了“托脚盒”、棉花靠垫、护膝等。现在裴世清的年纪也大了,搬老伴的时候腰也有点疼了,但是为了老伴他依然坚持每天帮老伴擦洗身子、及时清理大小便。。。,365日天天如此,从未懈怠。

  裴世清告诉我们,虽然生活依然艰辛,但是让老两口欣慰的是,两个小孩都已成家,他现在看到老伴能吃能喝,精神状态挺好,自己心里就很知足了。同时他也十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将其纳入了贫困户,但是他内心还是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脱掉贫困户的帽子,他希望有爱心企业能给他提供这样一个岗位:既能照顾到妻子,又能顺利就业。目前该村扶贫工作队及帮扶联系人也正在积极四处奔走,希望为他找到适合他的特殊工作岗位。(陈亚光)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