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扶贫开发局了解到,2019年,黄山市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切实加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长。立足茶叶、山核桃、中药材、皖南花猪、泉水鱼、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努力使每个贫困村拥有1项以上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鼓励、支持、引导贫困户开展特色富民产业。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通过直接帮扶、订单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及“互联网+扶贫”的“三有一网”脱贫新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积极调动贫困户自身的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自信、学会经营,变“输血”为“造血”,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设,提升“三保障”水平。实行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补助全覆盖,在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职业教育“免”“补”政策基础上,按照“应补尽补”原则,叠加给予每生每年扶贫助学补助。黄山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新农合全覆盖。全面落实“351”“180”政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健康脱贫医疗专项补助资金联动,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实行政策保障兜底。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建立危房改造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应改尽改。稳妥解决唯一住房为危房的贫困边缘户住房安全问题,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开展“扶志”“扶智”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对有能力通过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升级、金融支持、农技培训等方面予以鼓励支持。建立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村史馆、乡贤馆等活动中心的积极作用,为脱贫致富凝聚正能量。积极推进网络电视进村入户,拓宽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渠道,提高政策知晓度。

  切实加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把黄山市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条件;加快培育主导型产业、开发优质型产品、打造创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增强造血功能;整合各方公共服务资源,提升乡村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水平,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爱革命老区贫困村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和单位帮扶贫困村制度,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制度,把定点扶贫村脱贫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加强工作力量,出台具体帮扶措施。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联系地理位置偏僻、居住路途偏远、群众收入偏低,贫困程度较深的“三偏”地区,认真践行“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行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继续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企业继续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支持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形成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新机制。巩固脱贫成效,防范返贫致贫,再实现脱贫1800人以上,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捷。

  来源:黄山日报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