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997年5月,伴随香港回归的脚步,第一次踏上岭南热土,穿过珠江沿岸细密榕叶下的斑驳光影,我来到广州“江南”(珠江南岸),加入了当时的“安徽国投广州同福东路证券营业部”团队,也从此进入了证券行业。

广告

  当时的A股,历经连续降息与降准刺激而演绎的“香港回归行情”,刚刚步入调整阶段,证券经纪行业依然处于卖方市场格局,千分之三点五的固定佣金费率,让券商普遍处于“坐等收钱”的经营优势,似乎不存在竞争压力。

  作为一家前身为广州建行信托证券营业部的网点,虽然营业部办公与交易大厅是租用市二宫活动场地,设施简陋陈旧,办公电脑有长城、同创、方正等品牌,都是386和486型,还不能上网。虽然有些怅然若失,但得知营业部拥有数万的存量客户资源也不乏安逸感,而且,有五位赏心悦目的美女同事每天相伴,心中不禁暗喜。

  一年后,随着券商网点设立步伐的悄然加快,周边的营业部逐渐从一家增加到三家。面对存量客户流失现象的冲击,营业部开始尝试增强客户服务黏度的个性化客户关系管理策略——证券经纪人制度探索,也自此推开了营业部从“坐商”走向“行商”的一扇门。

  二、青山缭绕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1年,伴随公司重组改制,营业部搬迁后更名为“国元证券有限公司广州江南西路证券营业部”。从最初3位同事转身经纪人,营销团队渐显雏形。此时恰逢《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发布,公募基金发行开始进入密集阶段。为了顺利完成基金销售任务,营业部中后台员工也加入全员营销与分组维护存量客户的队列。

  然而,随着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基金净值普遍缩水的现象令客户认购意愿冷淡,营销难度骤然加大,此时,又逢行业佣金管制松绑,周边新设营业部纷纷加入低佣金引流的“价格战”,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青山缭绕疑无路的困境。

  春意春前草。前期经纪人制度带来的增量客户资源开始显现放量效应,营销团队建设从存量维护转向外部增量引流,服务资源向市场一线倾斜。蜕变在隐约之间酝酿着新生的机遇。

  三、孜孜耕耘又一春,快乐工作创辉煌

  2008年前后,根据中登公司要求,营业部全面展开了客户账户的清理规范工作。面对3.5万多个账户,参与清理小组的同事在其后的一年时间,除重大节假日,几乎每天加班至晚上11点左右,逐项对照规范要求,逐一翻阅每个客户的账户档案资料,筛选出近1万户的休眠账户和4000多个不规范账户。由于需要补充资料的4000个账户中,多数联系方式失效,大家只好在工作之余设法挨户登门寻找,聘用临时人员千方百计将补充信息通知送达客户本人,最远寻找到80多公里外的从化。春夏秋冬,300多个日子里,清理小组组员郭镔、刘敏仪、江肖欢、陈向宁等同事,以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披星戴月的加班加点,将数10万的反复翻阅与补充工作量圆满完成,奠定了营业部存量客户账户规范管理的基础。

  随着营业部营销团队从人员、团队引进到综合素质的拓展培训,开始进入加速壮大队伍阶段,团队人数从10多人迅速增加至60多人,分组也从一个部门增加至6个部门。营业部自此进入发展快车道,经理郭镔反复倡导大家快乐工作,并形成了当月员工生日共庆的惯例,短短10多分钟的员工生日“party”活动,大家尽兴歌舞,互相祝愿,归属感油然而生。

  业务培训的常规化和营销竞赛活动的持续化,让“江南杯”在优胜者手中不断传递,让江南人拼搏向上的精神熠熠生辉。

  营业部从2012年—2017年,连续6次获得公司年度评比“优秀单位”荣誉,连续6年在公司营业部综合业绩排名前三。

  自豪于江南人拼搏向上的满满正能量,自豪于江南人的阳光快乐!

  四、不忘初心, 感恩江南

  回望20年证券从业经历,作为“江南”团队的队友之一,中途面对困境时也曾动摇,但在同伴的激励下终究选择了归队江南。

  感恩江南,感恩同事!

  人人都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马光录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